“先进区、后报关”等上海自贸区20项制度在榕落地;跨境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一达通”正式落户福州,每年将带来50亿美元的出口;台湾合作金库商业银行福州分行进驻海峡金融商务区,实现福州台资银行零突破……
站上福建自贸试验区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风口,福州自贸区已展现出稳健疾行之势。
福州自贸区横空出世,先行先试的大幕再次开启。
记者昨日从市自贸办获悉,依托省会中心城市的优势,我市大胆先行先试,全力加快推进自贸区建设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截至去年11月,全市新备案登记企业和新增注册资本分别比增101%和245%,一批欲抢占先机的“高大上”项目正抢滩登陆榕城。
20项制度在榕“落地”
自贸区是改革的高地,不是政策的洼地。
打开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列在主要任务第一项的正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按照国际化、法治化要求,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体制创新是自贸试验区核心内容之一。记者从市自贸办获悉,我市全面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14项监管创新制度和6项检验监管创新制度,创造了便捷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环境。
前不久,记者在马尾区行政服务中心巧遇台商吴敏吉。他告诉记者,随着两岸贸易合作的深化,他想在福州开办一家食品饮料企业,并落户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以为登记手续很繁杂,要跑十多个部门办审批,没想到在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搞定了。”吴敏吉竖起大拇指说,这些新政为企业节省了大量时间,降低了企业成本,让“草根创业”的热情在榕城激荡潮涌。
体制机制创新是吴敏吉点赞的“源头活水”。去年3月,我市率先开展商事制度改革,试行“先照后证”登记制、注册认缴制以及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等监管新政,简化登记手续。同时,开展投资管理制度改革,按照“审批清单+简化审批”的管理模式,实施“一口受理、综合审批”业务流程,充分激活与引燃了民间的创业激情。
对福州监管新政点赞的不仅吴敏吉一人。位于福州保税港区的捷星显示科技公司物流部经理刘柳芳欣喜地说,得益“先进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监管新政,公司可将出口的数票货物合并报关,每年能节省上百万元报关成本,大大提高了物流周转率。
一揽子的制度创新,正给企业带来诸多红利。市自贸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继续学习并借鉴上海自贸试验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把福州自贸试验区建设成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环节最精简、审批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水平最优的区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