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护士应需而生亟待规范发展
2018-06-14 10:35:55 来源:览潮网 责任编辑:王超

通过手机APP下单,便有专业护士上门提供护理服务。近日,一种名为“共享护士”的居家医疗模式在福建、山东、重庆等地悄然兴起。这种“互联网+医疗”的新模式一方面受到欢迎,另一方面,其合法性、安全性也引发疑虑。主管部门国家卫健委近日回应,将总结各地“共享护士”的做法经验,引导规范发展。尽早制定相关规范,健全管理制度。

共享护士悄然兴起

“共享护士”进入人们的视野已有一段时日。近期以来,福州、济南、西安等地均不断有人尝试这一新生事物。

据《福州晚报》报道,福州闽侯县荆溪镇绿洲家园的李老伯早在今年3月就开始通过护理平台享受医护到家服务。李老伯今年五十出头,直肠癌手术后成了造口病人,每隔一段时间要更换造口袋。去医院排队要很长时间,不仅本人吃不消,家人也跟着受罪。而购买“共享护士”服务,李先生每次仅需向两位上门护士支付199元,100元为服务费,99元为交通费。

《齐鲁晚报》的报道则显示,济南某三甲医院的男护士赵飞(化名)是最早在某APP上注册的“共享护士”,他已在业余时间接单百余次,收入两万多元。

《安徽日报》在今年5月份进行的统计显示,以“共享医护”“护士上门”为定位的医疗应用软件有近20个。这些软件所提供的上门服务内容一般都有十几项,包括打针输液、静脉采血、外科伤口换药、灌肠等。

市场需求巨大

国家卫健委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日前在接受央广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部分有条件省市探索开展“共享护士”上门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和行动不便患者就医难问题,给老百姓带来了便利,不失为护理服务进入家庭的一种探索。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数据,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目前我国2.22亿老年人中近1.5亿患有慢性病。民政部此前曾推算,2020年,我国老年人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的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与此同时,我国的护士资源相对短缺。根据国家卫健委此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380万人,全国医护比仅为1:1.1,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到1:4甚至1:5。工资较低使得护士行业缺乏吸引力,“共享护士”提高了护士从业人员的收入,或将吸引更多人投入到这一行业,缓解护理人员紧缺的问题。

目前,“共享护士”的收费标准与医院相比显得要高一些。据《华商报》报道,仅输液一项,共享护士收费即为西安三甲医院标准7倍。

同时,共享护士业务发展两年多以来,也并没有受到资本过多的青睐。据第一财经报道的消息,趣医网旗下的小趣好护士于2017年6月完成了A轮融资,金牌护士于2016年完成了天使轮融资之后再无融资消息,医护到家尚未有融资公布。

业内人士表示,共享护士的需求肯定存在,但问题在于这一商业模式的闭环没有形成,没有找到支付端。一直以来,中国患者的付费意愿依赖医保,个人买单的习惯还没有养成。

亟待制度护航

目前,不少人对“共享护士”这一业态抱有担忧和疑虑:首先,“共享护士”上门服务突破了目前护士执业的有关规定,处于制度上的模糊地带;其次,是对于安全性的担忧,不仅有对于医疗风险方面的担忧,也有对于医护人群个人安全的担忧。最后,共享经济本质上是将过剩和闲置的资源提供分享。在当前护士资源整体供应不足的背景下,有无充足的医护资源提供支撑?会否冲击到现有的医疗秩序?

医护服务关系患者健康安危,不容出现任何问题。为此,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共享护士”这一新事物、新服务,未雨绸缪、提前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建立完善“共享护士”准入制度和运营规则,明确监管部门和经营红线,健全配套的责任划分、权益保障和争议纠纷解决机制,确保“共享护士”服务在安全、规范的轨道内运行。

从坏处准备向好处努力。即便短期内未必能推出完善的行业标准,但有些大原则显然须尽快明确,尤其是平台的主体责任与担当,更不容推卸。共享经济大潮的初兴不免鱼龙混杂,但行业要想长期发展,没有规范的行业监管,则极易失序,这不仅不利于行业发展,也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