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超上半年净利大幅下跌 新零售转型阵痛期倒逼市场细分
2018-08-09 15:15:00 来源:览潮网 责任编辑:王超

一年前,传统商超们不想错过新零售风口,纷纷站队腾讯或阿里。近期,这些商超相继发布了上半年业绩快报,但情况似乎并不乐观。

新零售还在风口,但真正起飞的又有多少呢?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传统零售商还处在转型阵痛期。为何传统商超的转型之路如此波折?用于新零售探索的成本较大和人才问题或是主要原因。未来,若想在新零售竞争中冲出一条血路,需在人才、技术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上做好准备。

传统商超盈利遇阻

7月13日晚间,永辉发布2018年半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显示,2018上半年永辉实现营业收入343.97亿元,同比增长21.47%;不过在营业收入增加同时,营业利润同比下降22.6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10.67%。

7月20日晚间,老牌商超新华都也发布修正后的《2018年上半年的业绩快报》,预计今年1—6月,归属股东净利润为550万元—1000万元,同比下降77.09%—86.85%。

此外,作为阿里最早收入麾下进行新零售改造的商超,三江购物的上半年度业绩快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三江实现营业利润7898.57万元,同比下降7.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693.58万元,同比下降13.8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三家商超的净利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下降。不过,这并不是个案,应该是传统商超们在新零售转型中,集体需要面对的问题。

资金和人才是掣肘

对于盈利能力下降,永辉、新华都、三江给出的解释颇为相似,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用于新零售探索的成本较大,回报周期长。

确实,要把新零售做到较好,商超首先要将商品数字化,做到线上线下价格打通,并延伸到家服务。拼货、拼价格、拼服务,没有一样不需要资金。

实体产业不像互联网,重资产的压力让其必须守住最后的利润点。在物流成本、房地产价格、人工成本走高的情况下,传统商超未来的经营成本压力想必是很大的。

而且,创新业务都是极为“烧钱”的。以永辉云创为例,永辉超市2017年年报显示,云创板块亏损2.67亿元。永辉云创属于全面布局,同步展开多个业态,例如超级物种、永辉生活、云创生活等,几乎囊括了永辉除超市业态以外的所有创新项目,因而前期投入成本高企;其次,永辉云创需要承担大笔中后台搭建成本及人力成本。

此外,人员老化、人才留不住也是老牌零售转型艰难的一大根由。在业内看来,老牌零售积累多年,并不缺乏渠道与资源,但僵化的人事与体制似乎也在磨平更多的可能性。在永辉的报告中,以3.58亿元作为股权激励费用,其背后欲以经济留人、引人的目的不难发现。

精耕垂直细分领域

透过永辉、新华都的这些新业态,不难发现创新业务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对于更多想要尝试新零售的商超而言,要明确自身实力和定位,如果不是背靠“金树银树”,真的要思考清楚再上路,贸然转型实则可能落得形式神不似。如若全部选取互联网巨头的支持,则又不难预见被其扼住咽喉的尴尬局面。新业态仍在探索期,未来不妨多关注垂直细分领域的精耕细作。

一些观点认为,细分领域顾客数量有限,市场不大,何必精耕细作呢?

其实不然,有差异化的店虽然受众变小,但正面竞争对手也少。做细分领域市场能够更容易地挖掘到精准客户,而精准用户会更容易跟店铺形成黏性,顾客一旦来了,就很难流失,因为替代性极小。

以母婴垂直领域中的企业贝贝集团为例,其充分展示了细分市场是如何重度垂直、创造生态价值的。贝贝从单一垂直母婴电商升级为集购物、育儿、早教和金融于一体的商业模式,且每条业务线下方都对应着移动APP。目前,贝贝集团以母婴人群和母婴产业为核心,横向拓展业务线来满足人群的多重需求,囊括了家庭消费的各个层面。

眼下,新零售业务的发展面临成本高昂、行业竞争加剧、创新业务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困境。要想突破重围,就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而布局垂直细分领域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