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再创新纪录,“四好+两通”成为主亮点
2018-11-15 15:05:14 来源:览潮网 责任编辑:王超

阿里巴巴天猫“双十一”于11日凌晨正式打响,经过24小时鏖战,最终交易额锁定在2135亿,再创历史新高。去年成交总额为1682亿元。京东实现超过去年成交额的目标更加快速,11日上午9时多的成交额,就已超去年全天。苏宁大数据显示,其今年双十一线上订单量亦同比大增135%。今年“双十一”的亮点总体上来讲可以概括为“四好+两通”,具体包括“好货”、“好玩”、“好服务”、“好品质”、“通全球”、“线上线下通”。

交易额持续攀升显现消费潜力

2009年是淘宝首届“双十一”,当时网购还未蔚然成风,但是一天之内创造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2012年是“双十一”的爆发点,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达到了191亿元;2015年阿里巴巴集团“双十一”销售额增至912亿元;2017年“双十一”天猫交易额1682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从2009年至2017年,“双十一”交易额持续爬高的背后,是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节节攀升与巨大消费潜力。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万元,比2009年翻了一番。

而今年天猫“双十一”销售额更是首度超过200亿元大关,最终定格在2135亿。据测算,包括天猫、京东、苏宁等在内的全行业电商平台“双十一”大促销售额将超过3200亿元。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各大参与“双十一”大促的平台都在强调“品质消费”占比提高,物流再创新速度,分钟即达。

京东数据显示,本次京东全球好物节中,高端手机、嵌入式洗碗机、全球购医疗保健品、高端服饰和奢侈品等高品质、新奇特爆品热卖,线下各种黑科技加持的零售创新门店和活动受捧,覆盖购物全链条的品质和物流服务保障,都佐证着高质量高效率大消费时代的到来。

八仙过海,平台各显神通

今年“双十一”的热闹,不仅属于天猫、京东、苏宁等大电商平台。时至今日,阿里巴巴创造的“双11”,从最初的寡头之争,到如今吸引到不少细分领域的平台也纷纷加入蚕食。

“双11”不仅带动京东、苏宁、唯品会、当当、拼多多、网易考拉等十多个传统大购物平台来争夺流量,而且细分消费领域平台开始蹭“双十一”的热点,如爱奇艺、饿了么、美团、懒人听书、酒仙网等视频、餐饮、音频平台也竞相入场,全部打上“双11”标签。

这些垂直类平台的崛起,未必能在激烈的“双11”大战中厮杀出一条血路,但它们却挖掘出了巨头们触及不到的一些市场需求。

线上线下融合成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成交额继续大增的背后,“双十一”线上线下联动的生态效应成为各大平台押注的砝码,线上线下并举已成为“标配”。

天猫、淘宝、盒马、银泰、饿了么、口碑、飞猪、优酷等阿里巴巴生态业务首次在天猫“双十一”全面集结。从新零售的战绩来看颇有成果。11月11日盒马北京连开两店,北京门店数量达到19家,数据显示,11月11日上午11点36分,盒马开门营业仅两个半小时,全国盒马成交额已经超过去年“双十一”全天。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作为新军加入天猫“双十一”,饿了么和口碑联动100万餐饮、水果、鲜花、娱乐的本地商家,300万骑手小哥加入,使天猫“双十一”升级成为涵盖“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全场景。京东亦携手60万家线下门店,融合线上线下资源,参战“双十一”。这些门店包括全国京东之家、京东便利店、京东X无人超市、7FRESH等创新业态。

此外,苏宁易购则推出10000线下店参战“双十一”,带动线下订单量同比增长52%。

双线融合的场景互联将会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而今新零售模式已大获全胜。

全球购买全球成为消费新趋势

国际扩张将是持续打破纪录的关键板块。马云三年前曾发下豪语,希望“双十一”购物节能变成全球性的现象。而今“双十一”已成为全球商业力量的大巡礼,好比“商业领域的奥林匹克”。随着国民消费升级步伐的加快,全球购、买全球成为“双十一”消费新趋势。2014年是“双十一”全球化元年,当年,217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天猫的全球狂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成为受中国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输出国。去年“双十一”活动前三大非中国境内市场依序是俄罗斯、香港和美国,而今年“双十一”,共有23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天猫的全球狂欢购物,卖最多商品到中国的国家是日本、美国、韩国;而海外购买的最热门商品为服饰、羊毛大衣、裤子和连帽衫。

“双十一”后十年电商需再转身

从2009年诞生至今,双十一的交易额每年都以可观的速度保持着增加,只是业界也早有发现,增长曲线在告诉人们,天猫双十一的交易额增速已遇到放缓的尴尬现实。

显然,天猫双11不可能再保持年复合200%以上的增长率,其增速必然趋向放缓。同样,中国网上零售总额也不可能保持这样的增长。2013年中国网上零售总额增长高达42.8%,而2017年,这一数据已经下降到39%,今年的年销售额增长率则跌至27%,处于分析师预期的最低端,也是这活动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2014年下半年,就有一篇名为《工业4.0消灭淘宝只需十年》网文曾流传甚广,文章称淘宝扮演的只是网络销售渠道商的角色,而在工业4.0 时代,消费者可以直接向智能工厂定制商品且价格更低,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也将面临极大压力,并在十年内消失。未来中国电商的命运取决于:它能否率先引领工业4.0的转变,而不是被这趋势湮灭。如今阿里已在思考如何推动下一轮实质性变革。

最后值得指出的是,与往年相比,今年“双十一”还被外媒赋予另外一层意义——在中美爆发贸易战、中国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环境下,成为观察中国消费实力的晴雨表和试金石。不断刷新的销售数字显然是最好的回答。美国《市场观察》的标题写道,“什么中国经济放缓?双11一开锣就创下纪录”。

(本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作者为厦门智者恒通管理顾问机构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