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用网络用语致语言贫乏,我们该怎么做?
2019-03-25 09:37:08 来源:览潮网 作者: 责任编辑:陈旭雯

“蓝瘦香菇”“我的内心是崩溃的”“一万头草你马奔腾而过”“然并卵”……现今在网络的世界里,年轻人的常用语经常“看不懂了”。以上还是凑合能够看懂的,还有更看不懂的。如“求扩列,cqy拒绝躺列!韩寒会画画后悔韩红韩红喊韩寒坏坏海昏侯会哼!”在万能的百度帮助下,我们才知道了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求扩大好友列表,处Q友,拒绝躺在好友列表不交流。”

网络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似乎也带来的一定的副作用。年轻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网络用语表达情感,惯于使用网络用语的年轻人,语言越来越贫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古诗词、成语的应用也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歪解、曲解。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语言贫乏的表现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和不会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对于年轻人出现语言贫乏的问题,70.9%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互联网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65.4%的受访者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此外,在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00后占2.0%,90后占24.1%,80后占54.8%,70后占13.9%,60后占4.6%。

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朝,少说超过2000年,而网络用语满打满算不会超过25年,一个只有不到25年的文化现象,居然对一个存在超过2000年的语言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实在令人唏嘘。过多、过滥、过于新奇的网络语言词汇,已经对青少年的语文学习环境、我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上述调查的结果恰恰说明了这一问题。

分析认为,虽然说人们在网络上说话的方法,或许最能代表当今时代的表达方式,我们也要要尊重年轻人的创新表达方式。如果网络用语已经进入个人的语言系统,导致对以往表达方式的遗忘,就需要培养阅读习惯来丰富自己的语言。

在今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委员就建议,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网络空间的语言文字使用加强监管。全国政协委员、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则建议,要进一步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和使用原则;适当扩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调整范围,进一步明确网络语言文字的使用要求。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化也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春节期间,央视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再度受到热捧。冠军上热搜,街头巷尾的谈论,都表明了各方对我国传统语言文化的推崇与热爱。

在现实中,当我们对爱人表达爱意的时候,可以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不是说“我想死你了!”当难过的时候可以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不是说“蓝瘦,香菇”;当疲惫时候,说“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而不是说“身体被掏空”……

当然,网络用语具有时代特征,也有体现了某种创新,但在笔者看来,网络用语还是乖乖待在网络中比较好,这才是它最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