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时下电影行业的热门词语,许多人会脱口而出“微电影”。自2010年概念成形,经过几年的大浪淘沙,备受视频网站、商业公司青睐的微电影,正在突破广告宣传或自娱自乐的小圈子,逐渐在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兼具影响力与传播性的新媒体交流形式和文化传播重要载体。 (2月22日光明日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成树梨花开。”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微电影异军突起、百花争艳的景观或再贴切不过。微电影的迅速兴起,从小众娱乐大步流星地走向大众文艺业态,显然缘于我们正处于文化大发展好时代,得到相当富足的文艺营养滋润。 味好。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长大”成熟,首先缘于其迎合了最广大民众的文艺诉求和欣赏口味。一方面,微电影发端于民间,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更集聚了广泛的民间文艺细胞和文化智慧;另一方面,微电影经过磨合、引导、提升,逐渐形成契合主流价值观、能够引发广泛共鸣的新型文艺形态,具有鲜明的大众文艺特色,因而,不仅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接纳和热捧。 品正。毋庸置疑,微电影诞生、兴起之初,从形式到内容也存在良莠不齐现象,数量与质量不成正比,围观率跟口碑不成正比,内涵肤浅、表现苍白甚至迎合低级趣味等,一度引发不少人对这一文艺新业态的诸多存疑。主流媒体、文艺组织等“正规军”适时开发产品抢占高地、组织创作评比当好导向,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引领,使得“游击队”走上健康发展轨道,营造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氛围。 意新。微电影是网络新技术应用普及和新媒体传播形式蓬勃发展的产物,更切合了移动网络时代人们面对快节奏生活状态下的欣赏和审美诉求,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创新显然是其魅力和生命力所在。微电影用简洁的镜头语言反映群众的真情实感,展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人们显然又不仅满足于此,而更希望从中获得教益、受到启迪、得到鼓舞、汲取营养,而这显然还是要依赖创新。主流媒体、文艺单位充分利用自身技术、资源方面的优势,因势而为、积极互动,推出一批既富新意又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作品,引导艺术性与商业性有效平衡,为微电影领域树立艺术标杆,更有力地激发了微电影创新创作的活力,促进了微电影整体质量的提升,进而聚合广泛的文艺“微力量”,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满足公众审美、涵养公众情操、给力社会文明进步。(孙小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