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还清明应有的“诗和远方”

2017-04-11 11:26:26何洁茹 来源: 马鞍山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清明节将至,这个时候也正是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清明扫墓是自古因袭至今的一大民间习俗。慎终追远,后人不忘故世先辈,墓前寄托哀思,当可算作中华民族的一大传统美德。年年过清明,却未必都“清明”,个别陈旧陋习破坏了清明节应有的“诗和远方”。

有人说,一些习俗是“古已有之”,是不忘“本”,这种看法是很错误的。习俗固然值得尊重,但也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些“本”不能忘,有些“本”必须忘,如趁扫墓大肆敛财、大搞封建迷信活动、烧香烧纸、焚化纸币、污染环境、引发火灾等,是必须忘却的。一个过于烟花缭绕、铺张糜费的清明,不仅不够文明,其实也很不“清明”——有悖于清明的文化价值本义,既污染了“清新明净”的清明物候气象,也破坏了“清雅明智”的精神心理,同时也与清正明朗的生活秩序格格不入。

说起清明节的起源,除了节气,更重要的是重义理——晋文公纪念介子推,令寒食禁火,唐太宗又诏令“清明上墓”。近些年来,因为政府大力提倡移风易俗,“鲜花换纸钱”、“天堂信箱”、“云祭扫”等创新性文明祭扫方式不断被推出,人们在祭扫方式上有了更多的合理选项,清净与文明的绿色祭扫风气已经在社会中形成,清明节变得更“清”更“明”。

总之,要想让清明真正过得更文明,促使各个层面的“清明”意蕴都能与现代文明契合,没有谁能置身之外,从我做起,共同为社会文明和清明的构建上添砖加瓦,还清明节本该有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意和春意盎然的“远方”。(何洁茹)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