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事关国计民生,相关新闻一向是社会热点。然而除去一些有理有据的真新闻,关于食品安全的谣言也层出不穷。一些有意编造、别有用心的谣言被广为传播。由于此类谣言往往与真相鱼龙混杂,又是敏感话题,许多笃信“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民众就着了道。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高度普及,食品安全谣言往往乘着网络的东风,病毒性、爆发性的传播,数天之类就席卷全国的“朋友圈”。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前车之鉴”警惕性极高,导致这类谣言往往能引发广泛关注,不仅会干扰消费判断,损害食品行业的发展,严重时甚至可能扰乱社会信任,削弱政府公信力,持续破坏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无论从社会民生的哪个角度来讲,都必须积极面对、认真治理,让食品安全谣言无处容身。 人们常说“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治理谣言的难度。何况食品安全谣言往往或翻炒旧闻、偷换概念,或诉诸专业壁垒,宣扬时半真半假,让普通人难以判断。这就要求我们的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科普和辟谣的力度,食药监总局网站的专栏就是很好的例子,提高民众的食品安全科学素养,才是釜底抽薪之计;而我们的媒体,也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把好宣传关口,能够及时对谣言快速响应、科学辟谣。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于容易引发民众恐慌、社会动荡的食品安全谣言,要加大惩处力度,让传谣者无处遁形。 而对于我们普通群众,也要学会“多长个心眼儿”,要提高自身鉴别食品卫生谣言的能力,不要被“大流”挟裹,信谣、传言而不自知,还自诩为出于“善意”才成为谣言的帮凶。其实,很多时候,随手搜一下相关资料,或者查一下权威平台发布的信息,就能避免被类似谣言所蒙蔽。对于传播谣言的亲友,更不能因为担心会驳了对方的面子就不肯发声,应当予以劝阻并大胆反驳。毕竟这才是真正对亲友负责的正确方式。(乐高禾)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