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微信朋友圈之所以成为谣言的重灾区,关键是我们的智商还没不够。网络谣言制造门槛低,经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网上论坛、微博等转发后,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由于取证难、溯源难,侦破食品安全网络谣言案件并非易事。要真正治理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良好舆论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要腰斩网络谣言,执法部门只有继续加大对食品安全谣言的打击整治力度。根据刑法,捏造并散布虚假食品安全谣言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涉嫌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寻衅滋事罪等多种犯罪,将予以严厉打击;对于制造、散布食品安全谣言,不构成犯罪的,更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依法作出治安处罚。 要腰斩网络谣言,相关互联网企业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新出现的、翻新的谣言,要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阻断,清理、删除虚假不实信息。广大群众也应注意理性、文明上网,注意辨别各类网上不实信息,自觉抵制谣言,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发现谣言及时举报。 要腰斩网络谣言,信息公开是遏制谣言传播的利器。食品药品安全抽检信息现虽然已做到“周周抽检、周周公开”,谣言还在见缝插针,只有继续加大此类信息公开力度,增加重点信息展示强度,强化信息查询服务功能。针对食品安全网络谣言的传播特点,应要求网络平台对已经有切实证据证明是谣言的,进行“公益辟谣”。同时,鉴于一些老年人信息来源渠道少,不能有效识别谣言,社会还需共同努力,帮助其走出相对封闭的朋友圈,遏制谣言在老年人等特定群体内传播。 在小道消息面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是不少人的心理;一次善意的转发,往往无意间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公众如何警惕朋友圈中的不实消息,广大网民应关注权威机构的信息发布,才能真正提高智商,避免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在面对食品信息时,应多想、多听、多看、多问,学会利用官方公布的信息查询渠道求证,才能避免为谣言所伤;在应对谣言上,企业作为食品谣言的直接受害者,应积极主动开展科普,尽量将谣言传播的影响降至最低。同时还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坚决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让造谣者付出代价。(闻楠)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