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海小学学生表演垃圾分类情景剧。(本报记者 林桂桢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林桂桢 应洁)厦门会晤在即,在集美的海上五月花幼儿园,孩子们也有一个自己布置的“金砖五国乐园”——园方在活动区开辟出几块空间,让小朋友们把部分废弃物品制作成俄罗斯套娃、南非的图腾等手工艺品,将这里装点成金砖国家展示区。与此同时,与垃圾分类相关的益智游戏、舞台情景剧等活动也备受学生青睐,集美区教育系统刮起一场垃圾分类“风暴”。 今年4月起,集美区启动中小学(含职校)、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6所学校被确定为市级试点学校,16所学校为区级试点学校,打造一批操作性强、可复制的样板工程。 集美区教育局还注重“因材施教”,针对各学龄儿童的学习特点,及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差异,采取不同的普及策略。 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意义不仅是“从娃娃抓起”,更重要的是,集美区希望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的联动模式,通过小手拉大手,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家庭的垃圾处理习惯,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两所市级垃圾分类试点学校——乐海小学和海上五月花幼儿园,探访集美区推广校园垃圾分类的“秘籍”。 一本指南 “5+1行动”手册 为垃圾分类减负 今年5月初,乐海小学的每一名学生都分到了一本“垃圾分类5+1行动”手册。这本行动指南,给该校学生开出每天的任务清单——周一给文具“瘦身”,不带过多的文具;周二节约使用草稿纸,提倡正反面使用,用完后投放到可回收垃圾箱;周三自带水杯水壶,不使用一次性杯子或饮料瓶;周四向他人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周五多吃果蔬,减少肉食,间接减少地球上的碳排放;周末与父母出行时,使用环保餐具和环保购物袋。 学生须每天记录上述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请家长、老师作点评;一周结束,学生、家长还要根据本周的执行情况分别写感悟,老师给予打分。这些都被逐一记录在“垃圾分类5+1行动”手册里,作为孩子们践行垃圾分类的成长“足迹”。 乐海小学副校长林清叶说,垃圾分类的重要一环在于垃圾减量,“5+1”行动指南除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也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 |
相关阅读:
- [ 07-11]集美区打造社区党群活动服务新阵地 形成基层党建新格局
- [ 07-11]集美区委巡察小组反馈第二轮巡察情况
- [ 07-11]集美区委书记李钦辉带队调研空气质量提升工作
- [ 07-11]集美区文明创建工作屡有创新 打造一系列品牌
- [ 07-11]厦门集美两轮巡察移交29条问题线索 立案处理11人
- [ 07-11]检查组评估集美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工作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