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居然可以这么上!”近日,上海大学一堂“时代音画”通识课上,该校社会学院和音乐学院教授联袂,用音乐旋律和历史回顾,声情并茂地讲授了“国歌如何一路走来”。整个课堂学生爆满,“蹭课族”只能席地而坐。不少学生听完课后表示,原以为沉闷闷的课堂,没想到却是热腾腾,收获满满,时间也转瞬即逝,总感觉没听够。(12月25日 新华社) 思政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在教学过程中又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通常,对于老师来说,思政课难讲,对于学生来说,思政课难懂。上海大学的思政课堂堂爆满,还有慕名而来的“蹭课族”,它何以圈粉无数?其中并无高深的玄机,只因老师们用心。 现实中,大多数思政课老师充当了“快递员”的角色,即只管送达、不管其它。如果作为快递员,这无疑是完成了使命;但如果作为思政课老师,恐怕还远远不够。很多老师将思政课教学当作一项知识传递的任务来对待,知识到达学生,即算完成任务,不管效果如何。这样的教学的结果是:老师讲的累,学生听的也累,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讲好学好思政课,老师及其教学态度是关键。青少年拥有极强的好奇心,没有他们不想知道的知识,只有他们不感兴趣的形式和内容。思政课要结合当今国内外形势,以事例的形式讲述,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这样的思政课谁不爱?不是学生不喜欢,而是很多老师自己本身就不够重视,备课不积极,讲课靠经验,考试是法宝,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对知识一知半解。 思政课老师莫做“知识快递员”,要懂得春风化雨、循循善诱。不要生硬说教,很多老师喜欢读课本,内容无新意,方法枯燥,说理僵化生硬,学生自然难有兴趣,思政课要充满思辨性、人文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不要曲高和寡,思政课重理论,而且有些还是历史部分,本就给人以“高冷”之感,若再故弄玄虚,学生更会疏远它,思政课要融入生活和时代,要善于用“新瓶装旧酒”,还思政课亲民形象。 有些老师的课堂座无虚席,有些昏昏欲睡,区别就在于走心与否。与学生多交流,对教学内容、流程和方法进行精心设计,反复修改教学方案,认真备课,这样的思政课即便不会成为精品课,至少不会太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