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子女讲不办寿宴了,要把钱资助给小孩读书,自己节约点,寄希望于下一代。”连江县敖江镇青塘村90岁老人黄忠宇昨日说。(2月2日《福州晚报》) 这10位捐出寿礼钱的老人大的90岁,小的也有70岁,他们敢于颠覆传统,有这样的觉悟和素养,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敬仰,这种行为不仅让寿礼活动更加高尚和文明,也为社会树立了移风易俗的榜样和标杆。 人一上了年纪,就格外在意和讲究寿礼。以前,每逢老人大寿,家人总是大张旗鼓,大操大办,不仅大摆寿宴,还要收受礼金,将寿礼搞得轰轰烈烈,似乎这样才能显示出子女的孝顺,也能展现老人的幸福和尊贵,可是这种祝寿风俗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就是铺张浪费,比如寿宴过后剩余的酒菜就被倒掉,导致暴殄天物,而且举办寿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场寿宴很可能导致一些本不富余家庭轻则“回到解放前”,重则甚至背负上沉重的债务。更有一些人在寿宴上追究档次,摆架子,讲面子,攀比摆阔,炫耀斗富,在乡村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寿礼成为很多家庭的不堪重负,也严重损害着乡风文明。人情债之重,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如今,这些老人将寿礼上的礼金捐出来,帮助贫困学生,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陈规陋习的抵制和反击,也是一种崭新的消费理念,是一种文明健康的风尚,不仅为子女树立了典范,也是对贫困学子的切实帮助和关爱,展现出巨大的温情和善意,释放出巨大的文明价值和道德能量。 在移风易俗中,原本年轻人应该引领潮流,追逐文明,做弘扬文明新风的“排头兵”,现在却被老人抢了先,实在令人意外,也让人欣慰,在乡村移风易俗中必将发挥巨大影响和引领作用。这种行为值得肯定和赞扬,更值得学习和效仿。(泉州市委文明办刘剑飞)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