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江西16个县(市、区)1684位农民的问卷调查显示,22.4%的受访农民认为当前村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在没落。部分基层干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认识和保护不够,一些优秀乡俗文化逐渐消失,使少数乡村邻里关系有淡漠化倾向,“远亲不如近邻”的互帮互助氛围不如以前。(《新华每日电讯》) 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农村优秀乡俗文化,包含着乡村社会长期以来形成的运行规则和价值观念,是乡村社会的凝合剂,也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在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保护措施的乏力,在不少地方,一些优秀乡俗文化日渐没落,乡村凝聚力弱化,不良习气蔓延,给基层乡村治理增加了难度。 乡俗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认同。乡俗文化虽然不同于法律法规,也没有强制性,但它是长期以来植根于乡村生产生活实践而形成的一种熟人社会的交往准则。这种准则之所以具有约束力,就是因为可以凝聚人心,具有向上向善的力量,能够融洽乡村居民之间的人际关系,这是一种共识。所以,乡俗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认同,这是促进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可以依靠的道德力量。 我们常说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乡俗文化也是如此。数千年的乡村生产生活实践证明,以村规民约为表现形式、以德孝勤俭为主要内容、以互帮互助为核心价值的乡俗文化具有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作为法律和道德的补充,维系了乡村社会的有效运行。所以,要正确认识在新时代传承优秀乡俗文化的重要意义,发挥好乡俗文化软实力在凝聚人心、推进乡村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乡俗文化不仅具有凝聚人心、教化农民、淳化民风的功能,还能够强化“远亲不如近邻”的融洽人际关系氛围,以其独有的魅力在乡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当然,优秀乡俗文化的传承,在方式方法上也需要与时俱进。在传承优秀乡俗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发挥道德模范、回乡创业者等新乡贤作用,让他们成为乡俗文化的代言人和传播者;另一方面要将优秀乡俗文化与当下的乡村发展实际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战略和美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以乡俗文化的力量来培养村民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