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与3D电影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传统戏曲与电影联姻,早在上世纪就开始了,由梅兰芳主演的戏曲电影《生死恨》于1948年底上映。其后,越剧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评剧电影《花为媒》,京剧电影《白蛇传》等陆续上映,让这些传统戏曲名篇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插上电影之翼,冲破一方舞台束缚,戏曲飞得更高更快。 与普通电影相比,3D电影与戏曲似乎更配。一方面,它将传统戏曲演绎得更加传神,让程式化的表演有了新卖点。传统戏曲讲究唱、做、念、打,尤其是“打”,它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格斗场面的艺术化,用3D表现将更加逼真,更能给观众带来感官刺激。3D电影可以让观众对演员的“手眼身法步”,甚至面部肌肉的抖动都看得一清二楚,非常过瘾。另一方面,3D电影的受众趋于年轻化,这正是戏曲所盼望的。戏曲传承振兴,不仅需要年轻人入行,成为梨园新势力,还需要年轻粉丝捧场,共同构建戏曲新生态。 戏曲不排斥新技术,新技术赋予了戏曲作品新的呈现方式,让戏曲面貌一新,这种探索值得鼓励。除了3D技术以外,在融媒体时代,新技术、新手段不断涌现,为戏曲传播提供了新渠道、新可能,譬如VR、AR技术。传统豫剧拟利用这一最新影像科技手段——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建立中国第一个以传统戏曲为主题的VR网站,推出《花木兰》等4部中的折子戏,旨在创新传统戏曲的表演和展现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关注、喜爱豫剧。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由3D戏曲电影说开去,传统文化的传播传承,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新运营手段,尤其要重视以数字网络为基础的新媒体,以此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扩大影响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