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的私密性,决定着监管缺位的必然性。乱丢厕纸、不冲水、不关龙头、抽烟、打架、逃课等等,一直是令学校伤透脑筋的“厕所难题”。扎实的养成教育和文明素养教育,往往因“方便问题”管理不善而功亏一篑。 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它是基本的民生问题,也是重要的文明窗口。在城市公厕、旅游厕所和农村改厕等领域破题的“厕所革命”,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文明品位,保障人民卫生健康,引领文明新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我们一直把厕所摆在学校建设的重要位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等,都对学校厕所建设设定了标准。2018年11月,首届绿色学校“厕所革命”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校园“厕所革命”呼之欲出。今年4月28日,深圳市《中小学校园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地方标准编写组成立,标志着校园“厕所革命”正式进入地方立法程序。 实际上,乘着城市“厕所革命”、旅游“厕所革命”和农村改厕的东风,不少地方的校园“厕所革命”早已搞得热火朝天。校园“厕所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师生解决“如厕难”的问题,更在于为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抓手。 学校“厕所革命”,将使学校厕所由“有味道”变得“有品味”。不少学校将新落成的厕所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涂鸦厕所文化墙,让他们去制定如厕规则,让他们去创作厕所文化标语,让他们对厕所进行自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革命成果”。加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厕所就有了鲜活的文化,文化中有了规则构建,规则中有了文明自觉。 “小厕所,大文章。”厕所是反映一所学校校园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评价一所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学校“厕所革命”也为学生文明素养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抓手,为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重要阵地。学生在“厕所革命”中学到的文明意识、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平等意识、生态意识和劳动观念等,是他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终身受益的精神财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