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现象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并日益成为环境保护之殇。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一边是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一边是无法忍受的垃圾恶臭,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的棘手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之痛。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地方虽然已有了分类的垃圾桶,但从现实来看,无非三种情况:一是分类垃圾桶形同虚设。有的虽然标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标识,其实里面是一体的,扔进去的垃圾依然混在一起;二是居民还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三是即使垃圾桶内做到了分类,最终被送到垃圾车上还是被裹成一堆送到垃圾场,并未分类处理。缺乏环保理念和垃圾分类可执行的条件是我国的现状。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曾是口号,却被演绎成笑话。喊了很多年,也试了很多年,然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于是便形成了“垃圾山”包围城市、包围农村的乱象。 风尚需要引领,文明同样也需要引导。北京市丰台区南苑街道槐房社区通过垃圾分类积分并兑换奖品活动,意义就在于通过柔性引导的方式,提醒市民践行文明行为,唤醒并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文明因子。可以说,这样的软引导如春风化雨,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文明意识,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因此,我们应该为这样的活动点赞。 同时,还应通过各种手段和激励机制,引导市民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活动,引导市民养成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的文明生活习惯,促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回收,并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运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垃圾减量和分类政策、法规、标准和评价考核体系,融合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理念。 做好垃圾分类的无害化处理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