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社会文明程度,是每个市民的“必答题”。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上海市民率先迎来垃圾分类“大考”。因被称为史上垃圾分类“最严执法”,这场“大考”也引来万众瞩目。答好垃圾分类的“必答题”,关键在于把工作落细落小落实。 引导人们认识到垃圾分类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是前提。垃圾分类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惬意,而且能够节约资源,更好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一举多得。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要让人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不能再有“不分类也无所谓”的旧观念,通过教育引导和有力约束,让人们真正转变思想,认可垃圾分类工作,积极参与进来。 掌握如何分类的知识是基础。正如人们正在关注的“什么是干垃圾,什么是湿垃圾”话题,看似轻松诙谐,实则严肃复杂。垃圾分类知识涉及的面广,需要下功夫去记忆,需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尽快掌握,需要有关部门搞好普及工作,寓教育于日常,充分厘清概念,避免出现站在垃圾桶面前不知所措的现象。 完善全链条是关键。垃圾分类不只涉及群众如何投放,还涉及如何收集、如何运输、如何分拣处理等各个环节。如果源头分类投放做得好,而收集运输“一股脑儿”,会失去垃圾分类的本义。所以,要把垃圾分类当作系统工程,完善全链条,从每一个环节确保垃圾分类工作真正落地落实。 可喜的是,当前全社会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较高,这说明公众对于垃圾分类已经从陌生、不认可,进入熟悉、认可的阶段。每个市民知其然、起而行,答好垃圾分类的“必答题”,我们就能打好城市环境保卫战,实现绿色发展。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