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唯流量论”坚决说“不”
2021-09-17 10:16:36 来源: 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明确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和抵制“唯流量论”、泛娱乐化、高价片酬,对于“流量至上”现象坚决说“不”,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文艺创作、视听空间,才能正本清源,净化行业生态。(9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段时间以来,文艺行业对明星效应有着过度追逐和过分依赖,尤其是在大众文艺领域,明星所附带的流量效应往往能够决定一部作品的成功率,但由此衍生出的“流量至上”导向,重个人不重作品、重颜值不重价值、重热度不重深度的倾向一度泛滥,文艺价值和社会效益被迫给商业价值、经济效益让道,导致文艺创作背离逻辑和规律,迷失初心和使命,扰乱行业秩序甚至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文艺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容、在于思想、在于深度,文艺工作者的表演能力与个人魅力虽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如果作品的剧情空洞、内容粗浅、形式陈旧,那么再好的演员也无法撑起,观众也不会买账。况且还有一些流量明星只看重自己的形象与“人设”,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磨砺演技、锤炼品质上,拍戏时“台词对口型,拍戏靠替身”,想方设法追求流量、不计手段谋取利益,不但拉低作品品质,也损毁演员名誉和行业口碑,百害而无一利。 很多优秀的精品力作,并没有一味追求明星和流量效应,比如《士兵突击》《潜伏》《闯关东》等经典,演员在出演之时并没有太大的名气,而是通过认真的态度和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了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打造出剧情饱满、人物鲜活、内容深刻的好作品,完全是凭借出众的艺术水准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展示出文艺作品的真正成功之道。如果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那么就会让文艺创作沦为市场投机,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 “唯流量论”损害的不仅是文艺作品品质,更会给演员自身形成不好示范,尤其是让年轻演员放松艺德修养,忽视演技锤炼,过分追求流量所带来的名利,甚至做出失德失范乃至违规违法之事,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无德不足以立身,更遑论立业,“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只能是妄想,文艺工作者的名气越大、身上的光环越多,越要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道德品质,给社会大众带好头尤其是给年轻人做好示范,真正能够俯下身子、潜下心来,用优异演技回馈大众,用高尚品格引领风尚,对违法失德人员必须坚决抵制、永久“拉黑”,还文艺行业天朗气清的良好环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