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集美文明网 > 文明观察 > 正文

让非遗在保护中活起来、传下去、走出门

2022-03-01 09:21:10  作者: 菅文欣  来源: 南京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梵呗唱诵净心清欲,泰兴花鼓祈福佑安,评弹绵软耐思解颐,昆曲柔曼倾诉衷肠,梳篦精巧理鬓回面,苏绣精美落笔成画……近年来,一项项尘封的非遗明珠在国家的保护修缮、工匠的守正创新、媒体的宣传报道中逐渐走出“深闺”,走进生活,既彰显着人类智慧之光,又承载着中华文脉之魂。

近期,江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从非遗的保护、传承、利用、传播普及4个方面,提出22条具体举措,分两步走推进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面保护,为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有效方案。

“人境同育”拓宽非遗保护之路。保护是非遗活力再现的基础。非遗作为不可再生、唯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在历经千年沧桑后,面临失传断代、残旧破损的困境,因此要加强双重保护。一方面培育传承人做好生存性保护。通过开展体验式教育激发学习兴趣及纳入现代教育体系实现就业衔接等方式,去燥气、养静气,弃速成、育匠心,让传承人在精雕细琢的慢工夫中走进非遗,读懂非遗,扎根非遗。另一方面营造大环境做实持续性保护。斥巨资、搞政绩、重申报、轻保护、功利性开发、商业化利用等急功近利的保护方式无疑是对非遗及其文化内涵的破坏,只有将建档立案、科学规划、分类保护、精准施策作为重要内容,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每类非遗的传统基因和生活样态。

“动静结合”点亮非遗传承之灯。传承是非遗活力再现的途径。非遗文化因传承而永恒,非遗魅力因传承而无限。一方面,经济发展激发活态传承。非遗只有融入生活,贴近群众,让群众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推出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旅游线路,形成具有规模非遗工坊的产业基地,打造具有丰富非遗元素的周边产品,实现非遗与生产生活的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创新是传承非遗的有力方式。另一方面,科技赋能优化静态传承。受时空、物理等限制,部分瑰宝难以直接面对大众,而数字和交互技术作为传承非遗的现代手段,通过虚拟博物馆将实物“搬到”线上,不仅使敦煌莫高窟、南宋古窑址等文物“重生见世”,更让陈列在中华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得更广更远。

“新旧共生”突破非遗地域之门。突破是非遗活力再现的表现。昆曲、京剧、端午节、中医针灸、二十四节气等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延展着民族基因的长盛不衰的世界级“非遗名片”,既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也开启了国际社会认识中国的崭新大门。在互联网及后疫情时代,适应媒体深度融合趋势,借助网络直播等方式宣传推广非遗项目,展现技艺、展卖产品,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是对外传播非遗的必然趋势。博博会、学术会等传统非遗传播方式因其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教学等特点,仍然会是对外展示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非遗研究视野和专业水平、促进非遗技艺国际化传播的重要窗口。日升日落,斗转星移,非遗见证着历史,也传承着文明。(菅文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