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福建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 官方权威辟谣 > 正文

高考阅卷时|那些年所谓的“内幕”,可以休矣!

2020-07-10 14:55:40 作者:张智萍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责任编辑:林锦星   我来说两句

2020年高考,一路乘风破浪,点燃梦想。

  风雨中,总有些“内幕”谣言,扰乱人心。


高考阅卷“内幕”

传了十多年,歇歇吧!

  阅卷者不够格:差到不行的老师才阅卷、物理老师改生物卷(数学卷)......

  真相:

  目前我国通行“网上阅卷”,多数省区市的阅卷教师要过“三关”:

  资格关。凡是参加评卷工作的中学教师必须是具有中教一级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科组长和题组长由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大学教师担任,不符合以上资格的一律不得参加评卷;

  培训关。所有评卷教师都必须进行评分标准的培训,熟练掌握评分标准和要求,没有参加评分标准培训的一律不得参加评卷工作;

  考核关。所有评卷教师都必须通过考核,评卷前,每位评卷教师须在10份考核卷中至少通过7份,在评卷过程中还做不定期的考核,两项考核不过关,一律不得正式评卷。

  阅卷规则不严谨:只赶进度不管对错、一分钟阅作文......

  真相:

  正式评卷前,要先进行试评,根据评分参考以及考生答卷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分细则,正式评卷时严格按照评分细则执行。阅卷一般实行“一人评一题”制度,保障评卷质量。

  对于语文和英语的作文,更是采取不同教师的“双评”制度,“双评”超过一定误差,则提交第三位教师进行“三评”,确保评卷准确有效。

  另外,还有严格的评卷质量监控程序,对评卷员的评卷质量进行全程检查、复查和修正,全程监督、纠正评卷教师评卷工作可能出现的宽严把握不一的现象。

  谣言传了十多年 换汤不换药

  2006年、2007年该“内幕”就已出现在论坛、贴吧,2011年、2013年相关长微博曾一度引发热议,主管部门、媒体均专门辟谣。但因其内容“抓人眼球”,每到高考季总能引来好事者添油加醋、老帖翻新,再造话题。

  1.0版,模糊的时间、地域、人物信息,引发广泛关注。


  2.0版,明确的地域、人物信息,针对性增强。

  如,明确亲历者的身份和涉事地区等,北京、上海、山西、四川等多地先后“中招”。


  今后,无论看到哪一版,请直接向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举报!  

高考改(查)分“内幕”

骗了一茬又一茬 停手吧!

  每年高考中、后期,总有神秘“黑客”通过网络、中介找到“有需要”的考生,帮助其修改分数或提前查分。只收取微薄“服务费”,就能包君满意。

  @考生和家长,遇到上述情况,直接报警吧!

  所谓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根本行不通。因为高考网上阅卷并非在互联网上,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考生成绩发布前都做了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通过网络公布后,考试院会对网上信息进行监控匹配,网站均设立严密的防黑客病毒攻击系统。

  所谓提前查询分数链接,都是带木马的虚假网址。一旦点击进入,木马病毒便会自动植入手机,从而获取手机所关联的银行卡等信息。

  ↑2020年部分省份高考查分时间

  

高考作文“内幕”

满分“早产”,只为关注!

  7日,高考语文刚结束,“满分作文”就已经出现在网上。

  阅卷尚未开始,哪来的满分作文?

  事实上,这些“满分作文”并非出自高考学生之手,与今年高考也没有必然联系。它们有的是网络旧文,有的是培训机构推送的“范文”,冠以“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只为蹭热度。

  2016年以来,每年都有伪高考满分作文刷屏,不少文章甚至连续多年盘踞“高考满分作文榜”。

那些年你以为的“满分作文”

 


 *数据来源:联合辟谣平台辟谣数据库

  高考试卷在使用完毕前属于国家机密级材料,在高考改卷过程中不可能有任何满分作文流传出来。另外,高考成绩查询系统目前只能查到总分和单科总分,没有办法查询作文的单项分数,所谓的满分作文无从知晓。

  高考结束后,有些省份的考试教育部门会将优秀作文结集出版,但要完全依据教育部和出版管理部门的规定执行,提前上网基本不可能。

  因此,无论是考生、家长,还是吃瓜群众,看到这些“伪满分作文”就别转了!

  高考公平 不容造谣

  高考“内幕”谣言直指高考规则,任由其蔓延伤害的是高考的公平性。作为社会公平、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高考公平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容一丝瑕疵。破除“内幕”谣言,一方面从制度上加大高考监管力度,堵漏洞;另一方面从执行上加大谣言查证力度、及时辟谣。运行在阳光下的高考,不容造谣损害其公平。(张智萍)

  (指导单位:教育部)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闽)字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