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评论引领,画龙点睛。评论是新闻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如果把系列报道比喻成一个菜系的话,评论就像是闽菜中的“佛跳墙”。在推出的13个专栏(或专版)中,海峡新闻部配发了9篇评论。分别从专家的观点、编辑的眼光和台湾媒体的视角,对“大三通”后的闽台关系和福建的作为进行探讨,比如《两岸经贸应由开放进入整合》探讨的是,两岸产业对接应由民间自发向两岸协商分工过渡;《打通腹地是关键》则为“大三通”后福建如何保持优势支招;《“大三通”提供新机遇》阐明福建的潜力所在;《把好事办好》强调的是福建港口群协调一致的重要性;《闽台农业相互“补”什么》则把脉闽台农业升级发展的方向。系列报道不仅让读者了解现状,更引发思考。
最后,肯定贡献,坦承忧思。 “两会”复谈不到半年,就能签署两岸人民期盼30年的“三通”协议,这其中,福建的先行先试和积累的经验功不可没。比如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澎湖的通航,采取由民间行业组织进行协商并达成共识,逐步实现海上直航,从个案到相对固定再到通案,从一个口岸到多个口岸,从客到货的突破;再比如7年多来,闽台在协商沟通中不断磨合、完善对航线、航班、运力投放、海事安全等的管理方式,创造性提出直航进入对方港口时挂公司旗等做法都被借鉴到“协议”里。
但与此同时,从闽台间的“小三通”到海峡两岸的“大三通”,开放了,福建优势少了,压力变大了。这又是福建在“全国一盘棋”中必须担当的使命和责任。11月6日,两会签署“协议”后的第二天,海峡新闻部就推出了《福建先行先试 力促全面“三通”》的专版,体现福建的积极作为和“协议”所涉地市的反响。尔后,海峡新闻部又多次大篇幅报道福建在“大三通”里的贡献,诸如《海运直航在即 福州口岸整装待发》、《厦门打造对台海上直航港口》、《我省加快对台码头建设》、《迎接“大三通” 福建海陆空准备就绪》等等。一方面肯定成绩,有利于树立信心,明确定位;另一方面常怀忧思,更能促使八闽儿女奋发图强,迎难而上。
《透视“大三通”》系列报道推出后,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台办、省交通厅、省旅游局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在13个专栏(或专版)中,获得社内好版面3个、好专栏8个、好稿3篇。(作者单位为福建日报海峡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