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导报》在2008年12月中旬制作的“两岸‘大三通’全面启航”特别报道,从各方面反馈的信息来看,反应不错,效果良好,既有普通读者的赞赏,也有相关部门的肯定。下面,就谈谈这次特别报道的整个策划制作过程,包括前期选题分析、报道方案的制定以及具体执行情况。
选题分析:
“大三通”报道中的三个不利因素
海上直接通航、空中截弯取直、通邮全面启动,两岸“大三通”从2008年12月15日开始迈出历史性的步伐,两岸人民期盼了60年,努力了30年的梦想终于成真。
这样的一个历史性事件,毫无疑问每家媒体都会争相报道,所不同的是,各媒体在报道的量上会有多寡、角度会有不同。而《海峡导报》目前是大陆唯一的以台海新闻为主打产品的都市报,经过数年的努力,该报的涉台新闻报道,无论是权威性还是影响力,都已位居大陆媒体前列,成为大陆民众及时获悉和深入了解台海的重要渠道。基于这样的媒体地位和影响力,《海峡导报》必须在“大三通”这样一个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当仁不让,不仅要做出气势,更要做出特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但是,《海峡导报》作为一份主要读者集中在厦门及福建的区域性报纸,关于这次“大三通”的报道,摆在面前的有三个不利因素:
第一,本次“大三通”中常态化包机直航最大看点之一的“截弯取直”航线只限于北线,而福建飞往台湾的航班仍走南线,即必须走周末包机时绕经香港的原有航线。也就是说,在此次报道中,空中直航的“截弯取直”是最好新闻卖点,但我们并不能分享。
第二,常态包机直航的第一天,也就是2008年12月15日,福建地区仅有的两个空中直航航点--厦门和福州都没有航班,厦门航点首航时间是12月19日,福州航点的首航时间是12月18日。也就是说,作为福建的媒体,在这次空中直航新闻报道中,要想吸引读者关注,必须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弥补这种先天的新闻“贴近性”弱势。
第三,关于“大三通”的新闻,以前各媒体各阶段都做过很多,包括之前的每次节日包机、周末包机,报道内容应有尽有,报道角度推陈出新,这无形中增加了这次“大三通”的报道难道,如何做出新花样,如何超越过去,考验着所有编辑记者。
而我们要在这次“大三通”的报道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首先必须克服这些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