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记协频道> 策划力 > 正文
海西新策划  “审美”不疲劳
m.folksfolks.com 2009-03-21 21:21  陈仲庶 吴光辉 来源:传媒天地    我来说两句

  大家很快达成一致,时间紧,任务重,策划会后第二天,海都报记者组立即赶赴粤东。

  赴广东采访之前,编委会对记者的要求是,必须采访到鲜活的细节,确实,海西这个话题在老百姓看来总是免不了有国家大事的味道,必须用鲜活有趣的细节和故事,吸引大家往下看,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特派记者高效高质地完成了任务,稿件经过反复修改,故事果然有看头。首篇稿件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支持海西”如何被写入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的幕后新闻,省委书记布置“作业”,情节生动鲜活。于是,《海西5年了》有了一个可谓“盛大”的开篇--大聚合,大联版及活跃的图片,生动的大标题引自汕头一位主要官员的原话--“融入海西,是粤东的最后机会!”引人入胜。

  海西海东 言语更亲切

  不少读者阅读了《海西5年了》之大三通后,很欣赏海都报驻台记者翁之光写的那篇《回台湾一周,就想回厦门了》,以散文般的言辞,文字亲切,通过人物的切身感受,来谈论海西海东这个大主题。

  也许是驻台的缘故,这篇文章竟有点台港文学的味道-- 雨中的台北夜,已经没有了跨年夜的喧闹,街上行人已回家,只剩下咖啡座和奶茶店温暖的灯光。上了计程车,窗外飘来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轻轻回来不吵醒往事”,很像我的心情。……坐在客栈的谈天阁咖啡厅里,中国风情的装潢让人感到家的温暖。老家台南的曾先生对记者说,在厦门设立丰钜企业有限公司已经十几年了,他说,他不仅了解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而且还向台湾的朋友推介海西,他预期,再过三五年,海西的效应将让两岸刮目相看。“

  通过叙述人的情绪,完全袒露了对海西的感受,此时一句胜千言。

  再有”曾先生说,他已经爱上了福建,爱上了厦门,回到台湾一周,就想回厦门了,一是厦门的公司需要他打理,二是厦门生活他已经非常习惯。虽然厦门大商场一些东西可能价格并不比台湾低,但是他还是习惯到厦门去购生活用品。“--用生活细节来说服你,不信也难。

  整篇文章将五个人物专访串连,通过与采访对象的面对面交谈,意在通过每个人的故事和讲述,表现两岸近几年交流合作的新局面。难得的是,文章突破常规,放弃了新闻稿件的传统框架,大胆采用小品文式的写法,把每个采访过程,都当作一段故事来写,还不时放大其中的几个细节,为原本略显枯燥的对话,凭添了几缕温馨和浓浓乡情,勾勒出海西海东这个大主题。

  其实,海西就是我们生长、生活和发展的土地,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她充满感情,只不过有时过于熟悉的东西反而被忽略,这篇文章通过感性的新笔法,把大家内心的这种感情唤醒。这样写海西,可算是令人叫好的创新吧。

  新策划、新故事、新写法;可信、可读、可亲。其实,完成这组新闻策划之后,参与报道的记者们也都觉得收获很多,大家越来越感觉到,时政新闻并不是高高在上,晦涩枯燥的东西,如果肯花心思深入挖掘,用平常心去寻找,就会发现,时政新闻的坚冰下面,是鲜活的暖流和蹦跳的活鱼。海西的新策划再多,也不会有”审美疲劳“。

  (作者单位为海峡都市报)

责任编辑:卓越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