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记协频道> 采编学 > 正文
在互动中展现民意  在融合中提升价值
从两会报道福建日报专栏《我对代表委员说》得到的启示
m.folksfolks.com 2009-04-28 22:26  潘绣文 来源:    我来说两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福建日报》在保留部分传统栏目的基础上,对两会报道形式、报道内容做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增加了《关注两会 中央媒体看福建》、《我对代表委员说》、《履职故事》、《话说两会》、《图说两会》、《链接两会》等新栏目新内容,改进了《两会聚焦》、《两会连线》等栏目的表达方式,充分运用版面语言和文字语言,对一系列两会主题做了更广泛、更深入、更贴近的报道。

作为本报派出的两会随团记者,全程参与报道方案的策划、执行,半个月跑下来,对今年两会报道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当属《我对代表委员说》这个栏目的设置和运作。

原定的报道方案中,没有《我对代表委员说》这个栏目。会议期间,代表团团长、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与省宣唐国忠部长、本报蔡小伟社长谈到新闻报道的改革创新时,提出《福建日报》可以尝试更加灵活多样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建议以网络对话的模式让代表委员与读者网民互动交流。从这一建议中获得启发,蔡社长在北京当即拍板决定,开辟新栏目《我对代表委员说》,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把读者网民问、代表委员答融为一体,既表达民意,又解读政策。

此时会期已过大半。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全力配合,从3月10日起推出三期该栏目。就是这短短的三期栏目,首先在福建代表团驻地获得了全国人大代表们的好评。大家认为形式新颖、言之有物,一改党报多年来的两会报道“老面孔”。尽管只做了三期,但这个栏目所传递出的,却是时政报道观念的转变和两会报道视野的开拓,其最大的收获,是实现了两个方面的尝试和突破。

从“我说你听”到“互动分享”的尝试和突破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是议国是、定国事的重要会议,也是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表达观点的重要平台。代表委员或高官、或学者、或业界精英、或行业翘楚,他们对国家大事的看法评判、建议意见,本身具备相当高的新闻价值,因此,历年两会报道,各媒体的报道重点总是代表委员们的话语,所开辟的各类栏目,或直接摘录 (例如《福建日报》两会期间的“代表委员建言献策”、“话说两会”),或间接转录 (例如“代表委员审议报告”、“两会访谈”等等),就连《两会聚焦》、《履职故事》和《两会连线》这类由记者选择素材采写的稿件,主体内容都离不开代表委员的话语。

代表委员们的话语当然不能少。可缺乏交流互动的话语、得不到现场反响和及时应对的话语,说久了难免有点寂寞。以这些话语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读者们看久了也难免有点乏味。两会历来是媒体人大显身手比拼新闻的“大餐烹饪季”,媒体辛辛苦苦做出的大餐,怎样才能让受众们欣然接受?我们在制作这道大餐过程中,是否考虑也可以让受众来参与,让他们从单纯、被动的“我说你听”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的“互动分享”状态?我们的新闻中,除了代表委员有话说,是否也可以让读者网民有话说?《我对代表委员说》这个栏目的及时开设,我认为正是因应了这种需求,实现了时政报道中百分百提供“配给大餐”到小部分提供“自选用餐”的突破。

前后三期,我们选取了近20个有代表性的话题,第一次在全国两会报道中,给出充足的空间让读者说话,第一次原汁原味地把读者、网友的意见建议、困惑疑问、心声愿景端上了二版醒目位置,第一次让我们的全国人大代表一对一地回答读者每一个具体的问题。这种报道形式的尝试和突破,一方面做活了时政报道,把我们长期以来的“我说你听”变成了双向对话,另一方面诠释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实质,让有话要说的人民有地方说话。从某种意义来说,这种传播操作所带来的,将是新闻理念的拓展,将是民主精神的进步。

记得第一天拿着读者网民的问题找代表们回答,有些代表还疑疑惑惑不明就里,第二天报纸一出来,再找代表回答问题,大家就是称赞加配合了,有的代表干脆主动帮助“做作业”,也不用记者采访,直接就把对读者网民的答复写好交给我们了。可见这种交流互动式的报道,代表委员们其实是乐于接受的,他们也表示十分愿意与广大读者网友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希望主流媒体能够开辟更多类似的互动平台,让他们多渠道地倾听民声、了解民意。

责任编辑:卓越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