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最大化 党报进报亭、进家庭,是与都市报进行差异化竞争,更是对都市报进行旗帜性引领。《辽宁日报》在扩大发行量的同时,不但没有导致集团下属《辽沈晚报》等报纸的发行量下降,反而争取了更多的都市白领,报纸的读者群由高端扩大为中高端,即对舆论、经济、潮流等有一定影响力的“宽众”,提高了党报的舆论引导能力。 此外,《辽宁日报》发行改革的最大举措,就是打破了省级党报单一靠邮局发行、靠公款订阅的传统发行模式,采取多渠道发行方式,对零售市场进行全方位占领。在进报亭、进家庭之前,《辽宁日报》依靠邮局发行;进报亭、进家庭后,利用辽沈晚报红马甲报刊发行公司和华商晨报黄马甲发行公司的强大渠道,《辽宁日报》挺进报刊零售市场,跻身沈阳市1000余个零售报亭、报摊、流动售报点。凡是有卖报纸的地方,都能买到《辽宁日报》。 在沈阳的报刊零售市场上,《辽宁日报》可能不是卖得最多的,但肯定是最显眼的。摊主们都将《辽宁日报》摆放在报摊、报亭最重要位置,并向读者介绍推荐当天报纸都有哪些重点文章。为了促进零售,报社主要领导多次与沈阳零售终端的报摊业主代表交流座谈,向他们详细介绍卖的是一份什么样的报纸、正在做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情,并拜托他们在卖《辽宁日报》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总结零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如何把报纸卖得更多、更好。 每天凌晨,《辽宁日报》全部版样付印后,编辑部都会制作一张彩色大幅导读,将当期报纸的最精彩内容重点推荐,张贴在报摊最显眼位置。导读上的大标题让读者在20米之内都看得十分清楚,非常吸引眼球,产生强烈的购买冲动。 加入“套报”销售,发挥党报独特优势。《辽宁日报》每份零售5角钱,但在沈阳报刊零售市场上,很多读者都爱买“套报”,1元钱买3份(一份《辽沈晚报》、一份都市报和一份《辽宁日报》)。另外,由于内容品质相近,报摊业主还将《辽宁日报》与《环球时报》或《参考消息》“套卖”。这种“套报”,大大提高了《辽宁日报》的零售量。 注册条码,进入超市等公共场所。辽报进报亭、进家庭后,《辽宁日报》注册商品条码,在沈阳上百家“每之购”连锁超市零售。另外,《辽宁日报》还进入五星级宾馆客房、各大知名餐馆、民航客舱、动车车厢等。 目标读者反映,《辽宁日报》好看了、耐读了、有用了。改版创新后,《辽宁日报》对基层党政领导者指导性、服务性更强,对全省各行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引领示范意义更大。辽宁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春英来信说:“以前我看辽报大多是‘一目十行’,现在都是‘一行十目’,重要的文章还要剪下来,不时拿出来琢磨一下。”大连市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曲刚来信说:“过去辽报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注重稳和准,缺少一股狠劲。改版后有很大突破,读起来有用、带劲儿!” 市民百姓反映,遇到大事、难事,最信赖的还是党报。中天证券沈阳大南营业部总经理韩喜明来信说:“改版后《辽宁日报》加大了对热点经济财经新闻的报道,很多政策信息对研究虚拟经济很有价值,我每天都放在案头,认真阅读。”东北大学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岳强发来电子邮件:“我们实验室只订了一份辽报,以前放在那里没有人看,现在抢着看,2010年看来要多订几份。” 零售量稳步提升,广告刊登额大幅增长。2009年7月1日辽报进入零售市场后,《辽宁日报》当天在沈阳报摊卖出2126份,一周内上升至3530份,第十天突破了5000份。8月31日已突破13000份。11月下旬,《辽宁日报》日均零售量超过14000份。 零售量的增长直接提高了《辽宁日报》对广告商的吸引力,除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广告外,一些商业广告也纷至沓来,并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辽宁日报》进报亭、进家庭,与新办一张报纸完全不同。此前,《辽宁日报》虽然没有进入报刊零售市场,但报刊零售市场很少有人不知道《辽宁日报》,经过改版创新后的辽报进报亭、进家庭后,其积聚55年的党报权威、公信的品牌价值迅速释放,在各个领域产生强大效应。在全国平面媒体广告下滑10%(据中广协报刊分会2009年上半年统计数据)的背景下,《辽宁日报》第三季度广告同比增长30%,其中9月同比增长了77.7%。(曹亚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