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对政府部门是一种“网络自觉”,对网民来说,也有一种无形的提示: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渠道,真实反映情况问题,理性表达意见建议。 “网络民意首次写进湖南政府工作报告”、“网络问政首次写进安徽政府工作报告”……浏览最近的一些门户网站,类似的新闻占据了主页的重要位置。很显然,在网编们看来,“网络问政”、“网络民意”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重要“网事”。而浏览网友的跟帖及一些网络评论,大多给予了积极评价。 这件事情确实值得肯定。回想一下最近几年政府与网络的关系,在经过不断的磨合之后,“适应在网络监督环境下工作”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共识,通过网络民意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也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行动。这样,“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也就水到渠成了。 简言之,从“被动”到“互动”,“政网关系”正在变得成熟。这当然是可喜的进步。尤其是最近一两年,一批被网络曝光后的贪官迅速被“拿下”,网络显示出的巨大监督作用,极大提升了人们网络问政的信心。周久耕的一句“如今这网络也太厉害了”,至今听起来仍让广大网民觉得“过瘾”。 不过,随着“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相信“互动”可以进一步变成“主动”。此话怎讲?比如,仍以“网络反腐”为例,尽管大快网民之心,但是,也有网民提出:如果没有网络,周久耕们现在恐怕还正襟危坐于台上呢!这其实是对经常性、制度性的监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曝光一个拿下一个”固然可喜,不过,要是在曝光之前就发现问题,那样是否就更加主动了呢? 当然,网络问政并非仅仅指网络反腐,它有广阔的内涵和外延。如今,把“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或许可以认为是和谐“政网关系”的新开始。既然是个“新开始”,一些网民就会提出:谁来问?怎么问?如何让网民“说了不白说”?回应网民的这些期待,相信地方政府会有更加具体的、实实在在的举措。 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有句老话叫“以心换心”。把“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种积极的姿态,应该对广大网民也是一个震动、一个触动,或许还有某种感动。那么,网民应该怎么办?网民又该如何积极回应?“网络问政”、“网络民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固然是政府部门的一种自我要求,是一种“网络自觉”,不过,对网民来说,也有一种无形的提示,比如,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重要的渠道,真实反映情况问题,理性表达意见建议。如果“政”、“网”双方都能做到“善用网络”,那么,“政网关系”就能更加和谐。大家一齐为之努力。(汪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