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从历史到现实:党报头条的内容演变

2011-07-04 20:20:25  来源: 人民网-传媒频道  作者: 陈力丹  
视频加载中...

改革开放后党报头条的内容发生变化

1980年7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几个问题的指示》,该文件重申:“三中全会决定要‘多歌颂工农兵群众,多歌颂党和老一辈革命家,少宣传个人’。随后在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二条就此作了一些正式规定。实践证明,这个方针是正确的”。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党章的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至今,几经修改的党章都保留了这一条,现在的党章将其列为第二章第十条第六项。

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下,《人民日报》关于党的领导人活动的消息,只在重大活动和某些活动或言论具有指导意义之时,才会置于头条,通常这类消息置于头版其他位置,甚至安排在其他版。例如1982年7月19日头条是人大副委员长彭真关于台湾政策的谈话,邓小平的外事活动消息,安排在头版的右下方,标题字号也较小(见图8)。

由于副总理、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等都算“国家领导人”,人数太多,凡是他们的活动都报道,使得《人民日报》版面一度充斥这类消息(尽管文字已经变得很短)。为此,那时中宣部曾有过一个内部规定,除非涉及的事情重大,一般只报道中央正职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没有要求是否头条报道。于是,报纸的版面得到适度解放。

上世纪80年代的党报头版版面的悄然改革在90年代中止,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消息越来越多地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字号也呈现变大的趋向。由于政治局常委从5人增加到9人,关于他们活动的消息占据了更多的党报头版版面。

领导人一般情况下不在头版占据主要位置,这是老一代革命家上个世纪50年代就意识到的问题。党报严格按照官位排座次安排领导人活动消息在头版的位置,开始于“文革”时期搞的对毛泽东的“无限崇拜”,完全背离了上世纪50年代党报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以后,这种不好的做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纠正,但没有从思想上和制度上得到认真的纠正。

2003年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没有得到认真贯彻

2003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胡锦涛主持下召开会议,讨论《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意见》指出,中央领导同志出席部门召开的会议,一般不做报道。中央领导同志题词、作序、写贺信、发贺电、参观展览、观看演出、给部门或地方的指示或批示、出席地方和部门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首发、首映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联谊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除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会议外,会议报道不应把中央领导同志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唯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务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

胡锦涛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职务后,一再要求改进关于领导人的报道。这个文件通过了,收入《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然而,文件却基本没有得到执行。除了胡锦涛的有些活动消息不再上《人民日报》的头条外,各中央常委的活动仍然以固定的报道格式(每个人的报道字数均相当)和严格的党内座次排序,安排在《人民日报》头版,若常委们都出来活动,整个头版都装不下,不得不转到二版。

上行下效,各省级党报依照同样的模式,将本省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消息置于头条,其他党委常委的消息必须得上头版。于是,各级党报头版形成一种新的不好的“传统”。这种突出主要领导人的报道安排,本来是为了制止更多的官员上版面,但无形中又不适当地强化了主要领导人在党委中不应有的地位。

2006年底,重庆市发布了一个长达40条的涉及传媒改革的文件。文件明确规定:通常情况下,《重庆日报》一版、重庆广播电台、电视台主要新闻栏目对基层的报道不低于各自总篇幅的三分之二。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除涉及全局性重要活动以外的常规性调研活动,只发《重庆日报》二版,广播、电视报道不上头条,还有具体字数的限制规定。文件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重庆日报》做出了积极、有效的反应。一位记者对2007年1月和2006年1月重庆“两会”报道进行了统计,2006年该报一版共刊发232条稿件,2007年1月共刊发234条稿件,数量基本持平,但其中关于市三位主要领导人的报道数量下降48%,篇幅下降53%。?

这是唯一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的可操作的省级文件,随着市委书记汪洋调离重庆,重庆的传媒实际上停止执行这个文件。

2003年中央的《意见》所要求的“不应把中央领导同志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唯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务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为什么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从重庆的经验和教训看,除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制度性问题外,缺乏配套的可操作文件是使传媒编辑人员难以执行的显在问题。传媒都是在具体的党政机构领导之下的,传媒的总编辑若把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消息安排在不大显著的位置,他的顶头上司是有权力“报复”他的,谁敢冒这个风险?倒是不论大事小事,只要是主要领导人的活动消息就放在头条,还可能会受到赏识。这种体制鼓励总编辑只向上级负责而不对人民负责,因此,需要中央出台类似重庆市2006年那样具体的可操作文件,来落实《意见》的贯彻执行。否则,就会出现2009年《辽宁日报》改革难以进行下去的尴尬局面:

《辽宁日报》2009年7月1日实行改版,努力回归新闻本位,进报亭,进家庭,试图走出一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党报的改革之路。然而有一个问题他们基本没有变化,即头版领导人的活动消息。我统计了2009年11月的该报,30天中,省委书记出席讲话和视察报道头条10个,省长的同类头条5个,占全月报纸头条的一半。还有3个头条是省级的党政文件。党报报道领导人的活动,只集中到省委书记和省长两个人,亦是一种进步。但这15个领导人活动消息的头条,真是这一天省内最重要的新闻吗?其余的12天中,除了一天是王歧山副总理视察的头条外,其他11个头条均是省内“非事件新闻”,即没有时效、没有具体事实的经验、数字。

还有一个更为奇怪的现象,某些天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以及《北京日报》的头版版面,除了报头不一样外,其他完全一样。甚至报道新闻界“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果的电视新闻画面,展示的竟然是版面完全一样的不同报纸的头版(见图9)显然这种情形常见,才可能会被电视记者随手拍到,难道这就是“学习实践”的结果?形式主义已经侵蚀到我们党报工作的骨髓了!

“对版面”,是“文革”时期报纸编辑部为了防止红卫兵冲击而采取的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措施,如今的再现,反映了党报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职业工作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