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五问:如何为理想升腾搭建平台?

2011-11-03 16:54:39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实践平台,让新闻理想贴近现实

新闻人需要理想,但不能空谈理想。任何理想都只有付诸实践才有意义。有的年轻记者希望自己能投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笔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但是,由于业务不熟悉,缺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现实路径。于是,依靠跑会议、看材料写稿子,甚至搞“拉网小调”。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设计了一系列的实践平台,为记者编辑投身火热的社会生活提供有效的路径。

现场性栏目就是这样的有效平台之一。通过设立固定的、现场性的栏目,使记者必须经常性地深入到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亲眼目睹,如实描述,真实地记录社会。

《宁波日报》的“我在现场”专栏创办于2004年,至今已是第7个年头,报道都是记者实地采访所得,生动鲜活。该专栏取材广泛,视角全方位,既反映、调查问题,也展现社会良好风貌、追求新闻现场、还原真实情感。再如“记者岁末走乡村”,是《宁波日报》坚持了近10年的专栏。该专栏要求记者“走”进乡村,把目光转向群众,及时了解民情,研究民意,以第一手的资料拉近新闻与读者的距离。

《宁波晚报》的“民情直通车”栏目已有5年历史,栏目的宗旨是察民情,通民意,解民困,连民心,并在政府部门和市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了做到这一点,“民情直通车”的新闻稿见报前,都要举行一个座谈会,围绕某一热点话题,邀请市民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畅所欲言。这种座谈会+新闻稿的模式,最大程度上保障了新闻的真实、公允,实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

类似的栏目还有《宁波日报》的“今日透视”、《宁波晚报》的“立明维权”、《东南商报》的“S三人行”等等,都要求记者深入现场、深入调查。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使采编人员深入接触基层群众,是又一个让新闻理想贴近现实的有效平台。媒体在践行“三贴近”的过程中,也在不断丰富“三服务”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和新闻报道活动,以加强媒介与受众的联系,在和受众的密切互动过程中更加真切地认识民情、民声、民愿。

从2007年2月起,《东南商报》加强与各社区的联系和互动,联合市医学会、市律师协会、市心理卫生协会、81890志愿者协会等和社区居民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每周日进一个社区举行便民服务活动。到2010年12月,他们已进入了全市180多个社区,采写稿件400多篇,数万居民直接接受了咨询和服务。商报社区服务大篷车通过活动形式推动“三贴近”,提高报道质量,显示出新的活力和激情,使报道内容更富新意,形式更易为受众接受。有了活动载体,商报和社区联系紧密,也获得相对多的新闻源,产生出更多的真实、鲜活的社区新闻。

在今年的“记者走基层”活动中,集团各媒体都设立了记者下基层蹲点制度,《宁波日报》要求记者每年至少到联系点蹲点两次,累计时间在一周以上。《宁波晚报》推出了读者服务日进社区活动,编委会成员亲自进社区,到卖报摊点,和读者开展面对面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