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期刊 > 正文

如何有效做好民生新闻

2011-12-05 17:11:22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视频加载中...

抓住社会热点,推出“独家”新闻

随着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备受关注,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越来越深。越是和群众利益关联度高的报道,越能牵动群众的心,其辐射面越广,影响力越大。只有关注群众,报道才能被群众关注。而热点问题正是群众所关注的,群众眼里的热点就应该是媒体追逐的热点,只有把热点新闻报道做到人无我有,才能让读者喜读、爱读,媒体的舆论引导力才能得到提高。

母婴安全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和谐的重大问题。广西少数民族贫困山区缺医少药,孕产妇状况更是堪忧,这是个社会热点问题。《南国早报》记者在对贫困山区孕妇的生存现状及有关母婴健康问题的采访中,了解到在这些贫困山区,担架是保证产妇住院分娩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某些山区却连小小一副担架也买不起。《南国早报》记者设想通过报道来动员全社会为山区母婴献爱心,帮助贫困母婴渡过难关,策划在母亲节前夕推出“小小担架,抢救母婴生命安全”专题系列报道,通过大量感人故事和触目惊心的细节,让人潸然泪下。该组专题报道前后发出图文50篇(幅),读者反响热烈,共收到读者和有关人士捐款15万元,购买了450副担架送到十几个最需要的山区县。同时,自治区政府拨出100万元设立主席基金用以救助贫困母亲。随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跟进报道,使广西的“担架行动”经验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该报道由于把触角伸向社会热点,立意深远,从而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解读报道政策法规,让群众掌握运用

政府出台的政策和法规,与广大人民群众生话息息相关,是他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是这些政策和法规比较宏观、抽象,甚至比较枯燥,不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要做好这方面民生新闻报道,就要用解读形式进行报道,用群众能够看得懂的语言解读政府政策和法规。所谓解读,实际上就是“翻译”,也就是“细化”。特别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件、政策等,要将其做深做透,让群众真正掌握,运用到工作和生话中去。

几年前,南宁市政府发布《城市扩建新规划》,称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已经获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的批准。该规划是一个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法规。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将给市民带来什么影响?这是市民未知、欲知、须知的问题。为使广大市民对该规划能够深入了解,《当代生活报》以10个专题的形式进行解读性报道,每个专题都附以《大邕城重划版图》的醒目大标题,特别引人注目。每个专题的解读报道配以照片。有的专题配以详尽的规划地图、开竣工时间表格,有的专题配以领导、专家访谈文章,告诉读者关于城市今后的走向、投资机遇、对当前生活诸方面的影响等。一个专题即一个版面,10个专题文图并茂,利用10个版面一次性报道。这10个专题解读报道,为读者对该规划进行具体“翻译”、“细化”,提升了该篇民生新闻品位。

作者单位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

来源: 《传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