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徐子鸣 葛 颖 “护苗队”系列报道是宁波晚报近期策划推出的一组独家报道。报道聚焦于社会管理创新和文明城市建设,通过小切口凸显大主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组报道的策划过程,始终注重一个“动”字,即通过发挥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作用,实行动态策划,不断推动新闻事件的发展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取得了实效。可以说,这次策划体现了新闻传播的公共参与,整合了读者、媒体、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力量,因此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选择小切口 紧扣大主题 学校周边,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门口,交通高峰时段车堵人挤。这种现象的形成有几个原因:一是宁波的学校,特别是小学和幼儿园门口,不少位于小街小巷,本来道路就不宽畅;二是儿童上学,多数家长以私家车接送,到校园附近后,家长不放心让孩子独自进校,势必要在校园周边临时停车再送孩子入校。如何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交警部门、教育部门、家长和学校周边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可以说,送孩子上学的“最后100米路”密切关系着民生。 4月中旬,宁波晚报记者得知了这样一条信息:宁波市机关第二幼儿园和海曙交警大队经过共同探讨,将试行“护苗队”志愿者服务行动。具体做法是,早上开车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长不用下车,车一到园门附近,就有志愿者上来接孩子,然后将孩子安全地送入园内。志愿护送责任由家长轮流担当,园方、交警部门起引导作用。 记者即到现场观察试行“护苗队”前后交通变化情况。4月24日、25日,记者进行实地调查采访后,深切地感受到:仅仅因为园门口有了六位“护苗队”志愿者,交通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在4月26独家推出了一个版面的纪实式报道。当天,即引起了相关部门和市民的关注,热线电话不断,不少市民建议推广。 第一篇报道见报后,报社领导定下调子,要周密策划,为推广“护苗队”模式进行舆论动员。当时,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校门口的交通问题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适合都市类报纸展开深入报道;二是此模式出自群众的智慧,有首创性;三是其中志愿者体系的建立,发扬了互助精神,契合当前文明城市创建的大主题;四是小改变带来大变化,契合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大主题。把报道做强做大,既符合新闻规律,又具有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