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周四选 中国共产党新闻舆论工作的全部历史告诉我们,不同时期新闻舆论角色定位和实践形式的发展变化都与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生态变迁密切相关,其发展过程总的来说是一个内容与形式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已经普及延展至各个阶层、渗透于不同领域,成为新闻舆论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其实践形态与实践任务也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这就要求新形势下的新闻舆论必须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合理选取理论宣传的科学方法和有效形式,才能充分发挥新闻舆论推进理论宣传普及的独特作用,从而不断提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整体水平和效果,最大限度地统一全党意志,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新闻舆论的内容要由“理论化”转为“通俗化”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课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近年来,在我们党大力倡导和着力推动下,新闻舆论界对于这一重大课题的学习、宣传不断深入,有力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但是也应看到,当前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上的解读和阐释,理论、学术层面的研究居多,而实践性、通俗性的解析偏少;宣传、教育内容照本宣科居多,结合实际联系生活较少;进行正面教育灌输较多,实施文化渗透很少。上述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和实践,必须尽快予以改变。 提出理论的目的,最终是要影响社会、引领大众,其前提是,理论必须武装群众,被群众接受并掌握。因此,经由“理论化”的理性认识、规范表述而转为“通俗化”的解读和阐释,就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的必经之途,这样才能实现唤醒大众、启迪大众、教育大众、引领大众的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是理论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普及和转化,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的过程。大众化是理论创新的重要途径和最终归宿,也是创新理论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当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教育,已经普及延展至各个阶层、渗透于不同领域,其实践形态与实践任务也在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勇于并善于将其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内容,传播到社会的各个阶层,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列宁讲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等于最高限度的通俗化。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通俗易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生命。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接受能力和思维习惯,把深邃的理论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把深刻的道理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说明白,善于用大实话诠释大道理,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逻辑,让科学理论从书斋走进人民大众,融入人们的心灵。可见,大众化离不开通俗化,通俗化是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只有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由规范的理论化表述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大众表达,才易于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掌握。当然,决不能把通俗易懂的大众化传播手段简单理解为一味“迎合”所谓“社会的需求”而有意“曲”解科学理论,也不能把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理论简单地等同于生产生活中的某种具体现象而误解科学理论,更不能将严肃、深刻的科学理论进行庸俗化的演绎而扭曲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