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二、新闻传播要适应受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意识随之而变,社会公众对于新闻信息的接受心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受众的接受心理,是新闻媒体生产新闻产品的市场需求“晴雨表”和“风向标”。目前,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受益心理 受益心理,是指受众希望在接受新闻报道过程中,能够使自己直接受益或间接受益的心理预期。所以,新闻信息的生产,应该充分考虑受众的受益心理,充分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尽量满足受众的求知欲。 (二)好奇心理 好奇心理,是指人类对自己不了解的人物或事物,自然产生的新奇感、兴趣感等心理特征。在新闻采编过程中,既不能忽视、压制受众的好奇心理,也不能采用“煽情”手法刻意迎合受众的好奇心理。而要向受众提供既新鲜、独特,又积极、健康,有助于陶冶性情、活跃生活的新闻报道。 (三)向上心理 向上心理,是社会公众积极健康的心理诉求,并希望新闻媒体能够坚持正义、主持公道、歌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新闻媒体关于真善美的人物或事实的报道,关于揭露和批判假恶丑的报道,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关心和共鸣,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因此,新闻媒体要根据受众向上的心理需要,及时、勇敢、有效地推动惩恶扬善。 (四)选择心理 选择心理是指受众根据自己的印象与好恶,对于新闻信息进行选择性接受的心理状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不同渠道、不同来源、不同媒体越来越丰富,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选择心理越来越强烈。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以其特有的双向、多向、交互、可重复、可再现、“点菜”式新闻供给手段,极大地满足并强化了公众的选择心理。 (五)平等心理 平等心理,是指人们对于在社会上享有同等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享有同等权利的心理诉求。受众希望能够获得客观、及时、准确、全面、公正的信息;对于其中的内容,希望通过自己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得出结论,而排斥、抵制带有明显倾向的宣传说教和指手画脚。所以,媒体开展新闻报道,要尽量少讲空洞的道理,少做居高临下的说教;要多提供事实,用事实说话,让受众自己比较、鉴别、得出结论。而新兴媒体恰好满足了中国受众的平等心理诉求,异常火爆。 (六)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强调自己的存在性、维护自身的独立性,而有意采取与他人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受众的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常常被情绪左右。受众一旦产生了逆反心理,就会对媒体产生许多负面的、消极的、持久的排斥和抵制。新闻媒体要有效避免或消除受众的逆反心理,必须注意从多侧面、多角度报道事实,而不要过度刊播批评报道或赞扬报道,要恪守客观、全面、公正的职业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