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摘 要]网民在Web2.0时代以公民记者的身份迅速完成传受一体化的角色转变,并日渐成为网络舆论的生力军,他们大规模介入突发公共事件,既拓展了公众知情权,又全面监督社会,并彰显其社会教化功能。网民作为一支日渐独立的媒体力量能够影响和左右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进而影响现实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建设。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民;网络舆论 近年来,非典、地震、冰雪灾害、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黑砖窑事件”、“躲猫猫事件”、“宝马撞人事件”等社会性事件也频频进入公众视野。这些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不当会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而其妥善解决有赖于政府、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各方的共同努力。网民作为一支新兴的、日渐独立的媒体力量,能迅速汇聚各方信息和意见并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民正在成为一支日渐独立的媒体力量 通常,“网民”泛指所有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网络活动的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网民”的定义是:网民即互联网网民,指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中国公民。在业界学术研究领域,不同学者根据其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对“网民”的界定也有所不同。例如米歇尔·霍本严格区分了“网络使用者”(netuser)、“网络受众”(netaudience)、“网民”(Netizens)这三个概念,他认为只有那些网络活动具备一定的特征与特质的网络使用者才可以被称为网民。《网络受众心理行为研究》一书用“网络信息查询”这一特定网络活动的网络使用者来界定网民,《网络互动中的网民自我意识研究》则认为应该从网络使用者的行为效果出发来阐释网民概念。由此可见,学界研究普遍认为并非所有利用互联网的人都可以被称为网民。本文旨在研究那些通过网络行为参与社会事务的普通网络使用者,探讨他们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和职能表现,因此,本文所指的“网民”即经常性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会信息查询、传播和交流活动的普通民众,由他们主导的网络舆论与传统的媒体舆论有着本质的区别。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19日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增幅6.1%。[1]数量如此庞大的网民分布于各个网络社区、网络论坛、各种即时通信工具如QQ、MSN中,活跃于博客、微博等新型媒介中,也现身于各大主流媒体网站、门户网站及其所辖论坛之中,他们通过浏览、跟帖、发帖、回帖、转帖等形式参与各种话题讨论,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更是活跃异常,他们往往能迅速汇聚各方信息和意见,快速形成庞大的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网络,并最终形成强大的网络舆论,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和解决产生各种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