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其次,“后民生时代”要求民生记者不能成为新闻事件的旁观者,更不能成为保持超然态度的专业记者,专业记者往往把新闻事件的客观性原则看做从业的基本准则,正因为如此,专业记者将自己定位于新闻事件的客观报道者,专业记者的专业素质让记者成为简单的重复机器,有时候甚至不带有任何的情感,这种情况导致民生新闻报道缺少必要的责任。21世纪民生新闻报道要求专业记者不仅仅是新闻事件的重复者,更应该是有能力驾驭社会舆论的领导者。作为意见领袖的典型代表,专业记者要重新思考在新闻传播中的角色。专业记者除了记者身份外,更为重要的是专业记者也是公民,也是社会议题的参与者,甚至直接关系到切身利益。 “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记者兼有记者和公民的双重身份,因此要以公民的标准重新确定自己的工作领域和责任,履行记者作为公民的义务和职责,成为社会议题的参与者与监督者,成为民主社会进步的推动者。民生新闻记者及从业者要扩大自己的工作领域。目前,民生新闻报道局限于家长里短,很少关注具有社会重要意义的事件,有些新闻事件报道受制于记者和从业者的素质也很难发现社会议题的真正价值。社会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家长里短所能够涵盖,随着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议题已经由简单的小事变成能够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事。民生新闻记者及从业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简单报道新闻事件,到培养公众理性看待新闻事件背后的社会议题,让公众能够具有获得新闻信息的行动力,同时,努力提高公众之间对话与交流的质量,维护公共空间质量。由此,民生新闻记者及从业者必须重新审视以客观性为准则的记者伦理规范,确立一种新的新闻报道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要以公众价值和公共空间良性发展为前提。 最后,民生新闻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构建公众与社会议题之间的桥梁。民生新闻在参与社会议题报道过程中,不能一家之言,也不能偏听偏信,要充分相信公众的眼睛,把议题最完整的信息传递给公众,把不同公众的声音传播出去,只有公众普遍参与的社会议题,公共空间才能得到各方的维护,民生新闻才能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公众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才能凸显出来。因此,民生新闻要以公众和公众生活为核心,营造良好的公共生活空间氛围,以传播有效的新闻信息作为重要活动内容。 结 语 “后民生时代”民生新闻的价值与定位新思考关系到民生新闻能否在发展过程中适应社会、跟随主流,起到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民生新闻经过20年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报道方式和社会角色需要应作出新的调整,公共新闻理论对民生新闻的价值标准和公众、记者定位为民生新闻未来发展指明了道路,但是中国民生新闻发展还要中国新闻媒体人作出新的努力。(作者单位:白山,吉林电视台;代安楠,吉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建,刘华宾.对“电视民生新闻”现象的理论阐释——以安徽电视台《第一时间》栏目为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7). [2]朱晓芳.“公共新闻”:继“民生新闻”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江苏卫视《1860新闻眼》新探索[DB/OL].中华传媒网. [3]蔡雯.“公共新闻”:发展中的理论与探索中的实践——探析美国“公共新闻”及其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4(1). [4]李洋,唐远清.公共新闻崛起的背景与前景[J].当代传播,2004(6). [5]谢静.协商规范——美国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规范之建构与解构[J].新闻大学,2003(秋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