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受众心理需求视阈下的新闻写作

2012-06-18 16:00:28  来源: 新闻爱好者  作者: 李南  
视频加载中...

【摘要】由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引入,业界的新闻理念从“传者本位”逐步转变为“受众本位”。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媒介的逐渐融合,受众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其心理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化。同时融合新闻生产模式初具形式。面对这一变化,新闻写作要树立融合的理念,并不断创新写作艺术观照受众的心理需求,同时新闻写作更要正确地引导受众的心理需求。

【关键词】受众心理需求;融合新闻;新闻写作

随着新闻理念从“传者本位”逐步转变为“受众本位”,受众的心理需求成为影响业界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怎样生产产品的重要因素。同一新闻内容可以综合运用各种传播形式,以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传播手段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衍生为融合新闻产品,受众根据不同的心理需求选择不同的新闻产品。在此条件下的新闻写作既要与各种传播方式相适应,更要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受众的心理需求诱导了差异化、分众化和小众化的新闻传播

美国传媒产业集团总裁默多克说,今天,内容正在被定义为满足当代受众需要。对此,传播学教父施拉姆还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受众使用媒体就如同到自助餐厅就餐,吃什么、吃多少都由受众根据自身喜好决定。媒介不可能将自己提供的信息、观点强加给受众迫使其接受,而只能尽可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现阶段,受众的心理需求大致有娱乐休闲需求、信息知晓需求、研究思考需求、平等参与需求四种。

娱乐休闲需求是受众最普遍也是基本的心理需求。基于这种心理,受众要求新闻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轻松活泼,能够满足茶余饭后的消遣休闲。信息知晓需求是受众娱乐休闲需求的发展。受众要求新闻能够满足其对日常生活信息的关注、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知情以及自己兴趣和工作所涉及的知识需要等。通过获取上述与自己的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各种信息,及时把握环境的变化。研究思考需求和平等参与需求是受众需求的最高层次。研究思考需求是指受众将新闻事件本身及新闻传播的方法等作为研究对象,继而引发受众关于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等更深层次思考,从而将新闻传播的核心理念从大众传媒领域引申到政治学、文化伦理学、经济学等领域,从而增强新闻的民生含量。按照传播学理论,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和反馈是构成传播活动的五要素。平等参与需求是受众在主体意识增强后,对新闻传播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受众积极与信息传播者进行反馈互动,并发布新的信息,以此获得平等的舆论话语权。

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受众在媒介接触使用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媒介印象将影响其以后的媒介选择行为。随着新的媒介形式的不断出现,受众在媒介选择上产生了差异化。这种情况下,传播的大众化已经向分众化和小众化转变。可以说,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受众心理需求的纷呈性导致了差异化、分众化和小众化的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