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调查性报道:纸媒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起航之帆

2012-06-18 16:08:19  来源: 新闻爱好者  作者: 周丹  
视频加载中...

【摘要】传播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自媒体时代,纸媒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博客、微博、播客等自媒体对纸媒又造成了新一轮冲击。基于纸媒新闻运作的特点和人们的阅读理性,本文认为调查性报道是报纸应对自媒体挑战的杀手锏,将引领报纸新一轮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调查性报道定义、特点的梳理,详细分析了调查性报道在自媒体时代大行其道的原因。

【关键词】调查性报道;自媒体;报纸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客、微博、论坛、BBS、网络社区等。

自媒体发布的事件或社会现象大多为公民亲身经历,少量来自媒体发布者的道听途说,学界将自媒体报道的新闻统称为公民新闻。其报道的事件可大可小,也不在乎有无影响力或影响力大小。随着我国网络科技的发展,自媒体逐渐成为我国公民信息发布的首选。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式”新闻(如消息、快讯)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媒体纷纷借助深度报道与自媒体相抗衡,而深度报道中又以调查性报道居多,这些调查性报道具有巨大的受众团体,诸如《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报纸和版面普遍受到欢迎,《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一批深度报道类杂志和刊物也受到读者热捧。

一、何谓“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始自西方。在西方,调查性报道长时间被等同于揭丑报道,杰克·海敦认为,“调查性报道就是暴露报道,它暴露政府和公共机构中的腐败行为和丑事”[1]。后来的新闻学研究纠正了这种定义,认为调查性报道是“利用长期积累起来的足够的事实和文件,对事件的意义向群众提供一种强有力的说明”[2]。

调查性报道在我国兴起之初,亦被等同于批评性报道或一般的调查报告,认为调查性报道“是记者通过深入调查,自己发掘出来的某些个人或集团力图掩盖的内情和问题的报道”[3]261;而后又出现了“调查性报道是一种表现方式还是一种新闻样式”的论争,因此国内新闻学界给出的调查性报道定义也是五花八门。相对而言,甘惜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给出的定义比较科学,他认为“调查性报道是一种以较为系统、深入地揭露问题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4]。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解读:调查性报道概念不是类似消息、特写、新闻评论之类的新闻样式,而是与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等表现方式同属一个范畴层面,是深度报道形式下的一个分支报道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