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从2010年至今,中国微博用户呈现爆炸式增长。目前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已达50多家,微博用户超过3亿,并仍在持续快速递增。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通过对2011年上半年1000多起网络热点事件进行量化分析发现,18.8%的网络热点事件源于微博。与此同时,通过微博表达个人诉求和倾向的人群正在扩大,目前新浪微博粉丝数过千万的微博账号有数十个,过百万的微博账号数百个。腾讯微博过千万粉丝数的微博账号也已超过20个。微博这种以个人为单位的自媒体正在中国社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并不断延伸至社会每个角落。
一、微博对重大社会事件传播引导的非理性隐忧
微博是一面锋利的双刃剑,负面作用也不容小视。由于微博的匿名开放性、低准入门槛、低传播成本、以及碎片化信息的特征,在重大社会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常常表现出非理性的负面作用,成为情绪型的舆论场。尽管BBS、QQ等网络传播媒介以及传统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也不时表现出非理性的负面作用,但纵观近年来各种重大社会事件传播情况,微博在传播引导中的非理性隐忧显然最具典型,表现方式也最多样。
1.虚假信息
从新浪微博官方辟谣机构的数据来看,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8月,经他们查证后处理的谣言就近万条。微博上大量信息没有可靠信息源,有些人为了博取粉丝,有些人为了利益目的,有些人以谣传谣……使微博成为制造虚假信息的温床,成为伪劣信息的集散地。不仅于此,由于微博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便开始传递信息,往往先于传统媒体,也往往成为人们寻找和查证信息的源地。人们在传播中极容易加入评价观点或将原先的信息修改再做宣传,使信息传播更加危险和不可控制,甚至制造恐慌,影响稳定。如2012年2月底和3月12日,福建省南平市发生两起命案,微博上大量转发着凶手杀人后“开腔取内脏”的谣言,两起刑事案件给社会上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造成极大恐慌,也给警方的侦破工作带来困扰。最终,公安部门澄清事实,传播谣言者也受到了治安处罚。
2.真假难辩
由于微博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往往同一主题会有截然相反的内容和意见,造成信息真假难辩或真假混杂。这些流言利用一个确实存在的事件,在叙述中夹杂虚假的信息,使得各种“黑幕论”快速弥散,这种真假难辨或真假混杂的信息所产生的影响最难以预测。特别是一些虚假信息往往由匿名者发出,经过实名者或官方微博转发,出于对实名者和官方微博的信任,信息被当做经过证实而加速传播,从而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3.传播干扰
2012年1月18日晚10点左右,福建省福州市津泰路一名男子持刀劫持一女孩,警方包围现场后谈判专家和狙击手前来增援。现场博友纷纷用手机拍照参与微博直播,警方行动战术、狙击手和谈判专家进场时间、枪械信息等被公布于网上。所幸经过警方谈判凶犯主动弃械投降。试想,如遇到悍匪,获知这些信息也许就会狗急跳墙、铤而走险,给人质带来无法预测的危险。
4.情绪话语
情绪话语,往往强化观点而缺少论证,对公信力有强大冲击力,会污染社会和谐的环境。尤其匿名发布的情绪话语更无须承担任何责任,乱丢情绪垃圾,造成微博里骂声一片,客观理性的意见往往受到忽视或蔑视。以郭美美事件为例,搜索微博,如“红十字会的经理身家居然如此富有,不由得让众网友起了猜疑,我们捐给红十字会的钱到哪去了?”、“在中国,做慈善难,让人做慈善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经过‘郭美美’等一干人等打着慈善的旗号,干着名利双收的勾当之后。中国的慈善事业更是遭到了撼动根基的损害,可谓‘贻害无穷’!”情绪话语表现比比皆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