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策划力 > 正文

策划编辑的新闻敏感与情报分析能力

2012-07-06 18:25:08  来源: 新闻爱好者  作者: 张 霞  
视频加载中...

随着出版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编辑的策划和加工职能的分离,策划编辑逐渐从文字编辑中分离出来。1992年末,上海的一些出版社率先提出了策划编辑的概念;翌年2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岗位正式设立,随后,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也设置了策划部,并配备了策划编辑。但到了1996年前后,由于分工不明确、配套的改革措施不到位等种种原因,策划编辑制在试运行阶段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导致管理混乱,在出版界产生了很大的争议。人民卫生出版社在总结以往失败教训的基础上,于2006年再次推出策划编辑制,将策划编辑和文字编辑分离,改革并创新编辑工作模式,以策划编辑为中心,建立了新的策划编辑体制。人民卫生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胡国臣老师认为,实行策划编辑制的编辑工作模式是国内出版业今后扩张和发展的大势所趋,它必将在帮助出版社提高专业化出版水平、提升出版社整体实力、接轨国际出版业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1]。业界人士认为策划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要不断给读者、给出版社提供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目前国内许多出版界同仁对策划编辑的策划能力、素质培养以及工作方法、建议避免的工作误区等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认为策划编辑的新闻敏感意识和情报分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优秀策划编辑必备的条件。

策划编辑新闻敏感意识的培养

所谓新闻敏感意识,一般情况下是指新闻工作者识别新近发生的事件是否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能力。针对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事件,别人看不出其价值所在,而你却一眼便能识别这是有价值的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意识,它是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必备条件。[2]谈及新闻敏感意识,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将其和做新闻采访的记者联系起来,似乎只有新闻记者才需要培养对新闻的敏感性,其实不然,策划编辑具不具备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性强不强和新闻记者同样重要,甚至在有些时候还超过了新闻记者。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李建新老师[3]于2005年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要有新闻意识的观点,笔者对此非常赞同,并认为同为从事出版工作的出版社的策划编辑为了策划能引领市场的图书,也必须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意识。

新闻敏感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磨炼过程。首先要求策划编辑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意识,且在很大程度上新闻敏感取决于政治敏感,因此就要求综合性出版社的策划编辑要具备政治家的眼光,对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形势有宏观上的了解,对社会上各行业、各系统的具体微观情况也要心中有数。其次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在占有更多实际材料的基础上,对周围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思考,使思维朝着前向、逆向、纵向、横向多方面流动,从而总结出事物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构成对事物的立体式的、新颖的和独特的认识,从他人认为不是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的闪光点,从别人不留意之处发现有价值的选题[2]。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4]:

强化自身专业水平,做内行中的里手、外行中的专家。目前,图书市场的出版节奏越来越快,所出版的图书数量越来越多,但高质量的图书却凤毛麟角,这与策划编辑的专业知识缺乏、把握市场不够、职业新闻敏感性不足有很大的关系。专业知识不够,对本专业领域内的新动态、新方向或远期可能出现的研究热点没有职业敏感性和预见性,不能站在学科发展的战略高度进行有意义的选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性是对事物的一种下意识反应,是本身潜意识中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相结合,才能碰撞出新闻敏感的“火花”。自身专业知识积累贫乏的策划编辑,就算是外界信息的刺激再强烈,因为其思维空间的狭隘,联想的匮乏,也不可能产生创新思维,提出有价值的策划。

深入一线,与广大读者、作者和专家交朋友,把握市场、创造市场。海尔集团行政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市场永远在变,如果只是适应市场,你可能永远落在市场后面,而要想走在市场前面,对市场起导向作用,就应该去努力创造市场、创造用户。如果把市场比做一个蛋糕,我们不必过分地在现有市场中抢份额,而是去创造另外一个市场,另做一个蛋糕,那么这个市场便是你独有的了。同样,出版社要想发展,策划编辑就要去“创造市场、创造用户”,争做伊索寓言中喝上游水的“狼”。

目前,图书市场的竞争如火如荼,一本图书从选题的策划到出版都要以读者的需求为主去适应市场,读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策划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就要深入市场的一线。国外出版业者认为,一项成功的创意选题首先应当来自详尽的市场分析,对图书市场进行细分,考虑所策划选题的读者定位,知晓读者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要;另外还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所策划的图书读者是否能够看得懂、用得上、买得起,满足了这几个条件,就为占领市场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在此基础上,策划编辑还要把握好党和国家的出版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图书市场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多地了解和分析出版专业分工相同或相近、经济实力相当、经营水平相似的具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社有关此类图书的出版信息,或者预测他们的出版计划和远景规划。只有了解了对手的最新动态,知道竞争者的想法和行为,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外,策划编辑所策划的选题应该符合本出版社的出书方向,与本出版社的出书品种、选题的总体规划思路相一致,找准自己的强项,充分体现本社在出书范围方面的优势,出版别人很难或无法替代的图书精品,创造属于自己独有的市场。

记者练就的新闻敏感性绝非凭空获得,而是养之有素的,归纳起来有“三多”和“三勤”,即“多看、多听、多问”及“眼勤、腿勤、嘴勤”[5],笔者认为,当好一名优秀的策划编辑亦应该具备这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己在选题策划中独特的新闻敏感性,多出书,出好书。

策划编辑情报意识及分析能力的培养

情报意识通俗地讲就是意识情报的能力,它是指从众多纷杂的信息源中收集、鉴别知识的性质及其价值的一种专业素质,主要体现为对相关知识的敏感力、洞察力以及对知识的分析、判断能力。情报意识处于图书策划工作的核心位置,它在工作中表现为策划编辑的能力,在非工作时表现为策划编辑的素质[6]。策划编辑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培养自己的情报意识,掌握相关的情报专业知识,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收集分析情报的经验,才能策划出优秀的学术著作。

随着出版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图书市场化运作的程度逐渐提高,出版社的市场竞争已越来越趋向于图书选题策划的竞争和较量。编辑策划是指出版单位的编辑在一定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对选题做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如果说信息的获取是策划编辑工作的起点,那么其后续工作如对科技发展信息、图书市场信息、读者需求信息、作者研究信息等诸多信息的优化、加工及分析等则是策划编辑付出的一种再创造性活动。策划编辑的信息情报意识不强或分析把握信息情报的能力欠缺,就不能获取价值较高的选题。

获取信息的渠道有许多种,如可以通过广播、各种文件资料、报纸、电视、期刊以及网络等媒体获取国家大政方针政策方面的信息;通过各类相关行业的新闻报道、调查分析报告、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取有价值的专业信息;还可通过参加各种专业的学术会议与专家、学者的交流获取信息等,这样,通过信息的交流和分享,可以迸发出选题的灵感。

比尔·盖茨曾说过:“你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将决定你的输赢。”所以,仅仅是占有信息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资源逐步共享、信息获取方式日渐趋同的今天,图书选题的竞争也同社会竞争一样日益激烈。策划编辑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情报信息分析能力对选题进行综合、归纳、评价,把握本社图书选题的品牌和范围,鉴别各类出版信息的真伪及其价值,调查选题是否符合读者与市场的需求,抓住机遇,果断做出选题的取舍和优化。

总之,选题策划是出版活动的开始,是图书出版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选题策划是图书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有了优秀的选题,就占有了市场的主动权。“转企”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已经成为经营型企业单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其生存和发展将面临诸多压力。对于“转企”改制后的大学出版社来说,策划编辑就像是发动机,是整个出版社的动力来源,大学出版企业只有培养更多的优秀策划编辑,策划更多成功的、能产生品牌效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选题,增强所出图书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为其更好地发展壮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金兰.策划编辑制在我国的发展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0(2).

[2]王熙珩.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J].新闻爱好者,2010(10下半月):130-131.

[3]李建新.科技期刊编辑要有新闻意识[J].编辑学报,2005,17(1):46.

[4]张可丹.行业记者的职业素养和新闻敏感[J].新闻爱好者,2009(12下半月):80.

[5]刘荣亚.创新采编机制 加强新闻策划[J].新闻爱好者,2010(7上半月):47.

[6]冯智勇,王松俊.情报意识与科技图书选题策划[J].科技与出版,2011(4):40-41.

(作者为郑州大学出版社总编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