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今年10月,党的十八大即将在京召开。这既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国际舆论的重要议程之一。历史告诉我们,党和国家每逢大事、要事,改革发展每逢关键时期,国内外各种势力总会呕哑嘲哳,使我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多变。 纵观今年以来的国际舆情,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等传统议题相互交织、层层叠加的趋势更为突出,国内舆论与国际舆论的勾连共振更为明显。国际舆论对十八大前后中国政治动向、政策取向、人事变动等动态信息的分析和臆测渐多,对我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期待和压力渐强。 可以预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舆论仍将继续围绕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五个着眼点,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成就这条主线,密切关注中国、报道中国、解读中国、呈现中国。除上述宏观角度的五个主要着眼点之外,国际舆论也不会忽略涉疆、涉藏、人权、宗教、互联网管理、两岸关系等传统热点问题,并继续在上述问题上不断对我发难。 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节点,十八大的对外宣传应紧扣国际舆论的热点、焦点、疑点,妥善回应国际舆论关切,做好议程设置、舆论引导和舆论应对。这有助于展示党的执政地位、执政理念、执政成就,塑造党民主进步、开明开放、改革创新的国际形象,从而为十八大的顺利召开营造良好的国内国际舆论环境,也必将在党的对外宣传事业史上写下继往开来、踵事增华的新篇章。 ——国际舆论对我经济走势较为乐观,期待我对世界经济起到更多拉动作用。国际舆论对今年中国经济基本持谨慎乐观态度,认为经济增长虽然放缓,但不足以说明出现“硬着陆”,新一届政府将面临提振经济的压力,其表现值得期待。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仍可能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并继续拉动世界经济。中国式的经济发展模式被视为“国家资本主义”的最新代表,并被认为在全球经济危机中表现优于“市场资本主义”。值得注意的是,对我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性的反思,及对我能否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的质疑一直存在。在具体的经贸关系上,美欧等国家和地区仍可能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准入、稀土政策等问题上对华施压。我应以生动的事实、鲜明的数字、具体的实例全面反映我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国内需求,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特别要组织好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对外报道,阐述我统筹处理速度、结构、物价三者关系,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调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从而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对于国际舆论渲染的城乡矛盾、区域矛盾、经济与社会矛盾、人与自然矛盾、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矛盾等客观问题,要不漠视、不回避、不失语,既坦率承认中国经济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还有很大距离,又坦然承认任何一届政府都不可能解决中国经济的所有问题——从而坦荡地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朴素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