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传媒智库 > 正文

中外新闻奖网络专题评选标准异同探析

2012-07-16 17:49:06  来源: 今传媒  作者:   
视频加载中...

三、社会发展程度下的差异性

由于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价值观念、网络技术等发展程度的不同,评选标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选题的政治性强弱

综合中国新闻奖中网络新闻专题的获奖情况看,中国在专题评选方面带有较强的政治性。获奖作品中大部分是直接与政治生活挂钩,尤其是与中央和地方两会相关的作品最多。即使有少部分作品是关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但也和当前的政治活动或政治导向有一定的关联,如第21届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部分获得三等奖的“信义兄弟,接力送薪”,弘扬了时代的主旋律(注:以下所举中国新闻奖的例子均为第21届网络专题部分的获奖作品)。还有一部分作品是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的报道,如抗灾类(网络专题三等奖作品“众志成城、抢险救灾—甘肃舟曲山洪泥石流报道专题”)、纪念性活动类(如一等奖作品嫦娥二号探月全景报道)。总体说来,中国的评选更加注重政治性、经济性以及少量的文化内容(三等奖作品“上千龙,品京味儿年”)。

国外获奖的网络专题类作品从选题上看,一部分是关于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比如海地地震、印度洋海啸(2010年EPpy奖作品“Surviving the Tsunami”)、石油泄露等。也有一部分是有着很强政治性的作品,即使是带有政治性的作品,也都是凭借其独特的报道方式或者别具一格的内容。并且专题作品选题不仅限于此,涉及的范围非常广阔,包括了社会生活的一些细小方面,涉及科技、环境等,如2010年网络新闻奖(The Online Journalism Awards)获奖作品“Technology”就专门介绍的是一项新科技的成果以及该发明给人们带来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的The EPpy Awards奖的获奖作品“Legacy”是关于为去世的人发表讣告的专题,在该作品中,网友可以公布讣告,还可以在线开展一些纪念活动,还有专家给予建议与安抚,人性化十足,这在中国获奖作品中几乎是没有的。相比较而言,外国对作品内容的考虑,更加注重其创意和实用性。

(二)作品服务功能的完整性

从中国的获奖专题来看,他们大都起到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尤其是对先进个人的专题报道中,主要是为了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和道德品质,鼓励人们学习,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但是,在新闻专题的网页中站内搜索、分享、邮件和订阅等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如在三等奖作品“信义兄弟,接力送薪”的页面中,就没有站内搜索的功能,该专题可以与国内微博运营商展开合作,建立微博分享功能,方便网友通过微博分享此信息,将其精神更快速地传达出去。

相比较而言,国外的获奖作品更加注重服务功能。这些作品存在的本身就是为了快速、方便地为人们提供新近发生的信息,基本上无价值导向的功能。而且,每一作品的网页中都有这些基础的服务功能。

(三)反馈调查的重视程度

通过用户的讨论版块可以看出对用户意见的重视程度。中国的作品虽然重视与用户的互动,大多数的作品中都有专门的用户讨论版块,用户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是鲜少看到网站对用户意见的反馈和后续的反馈效果。

在国外的网络新闻专题中不仅会开设大篇的版块供用户讨论和互动,还非常重视对用户意见的反馈。通过这些反馈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服务和各项功能,尤其是通过民意测验、调查问卷以及在线投票等方式及时展开对用户的调查,简单有效,可以及时得到意见的反馈。如2010年巴顿奖(The Batten Awards for Innovation in Journalism)获奖作品“The Obameter”就开展了关于奥巴马总统在大选之时对国民许下的政治承诺的调查,任何用户都可以参与调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调查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