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解说】59岁的严孝兰自打参加了“大棚扶贫计划”,就到大棚里打起了工,她开心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仅靠种植番茄的纯收入就超过了一万元。 【同期声】江宁区谷里街道石坝社区居民严孝兰:肯定是增长了农民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 【同期声】江宁区谷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俞旭东:按照脱贫计划,今年脱贫40%,明年30%,后年再30%。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这部分农户争取三年内全部脱贫。 【解说】副市长陈维健今天上午在谷里调研时希望各区县充分借鉴谷里镇的做法,帮助低收入纯农户增收,确保小康路上不掉一人。 这条新闻实际上是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到农村调研的一条指令性报道,常见的形式是某某领导在什么地方调研了什么事情,并就什么事情提出了要求,然后再简单介绍一下背景情况等。此篇报道没有流于一般领导调研程序化报道方式,通篇避开领导调研,讲述了一个正在农村实施的“大棚扶贫计划”。记者运用了丰富的电视元素,用现场出镜,农户、街道负责人的同期声采访等形式向受众展示出街道实施“大棚扶贫计划”后,为广大低收入纯农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入变化。而副市长的调研以及在调研中提出的要求,全篇报道只用了不足60个字。这样,将枯燥的领导调研变成了普通观众也爱看、也能够明白的经验介绍,对于不了解农村工作的受众起到了知识普及的作用;对于带领农民致富的镇村干部则起到了示范带动效应。 当然,领导的配合和支持是相当重要的。本篇报道记者一开始就得到了副市长的明示,不要拍他个人,多拍拍镇村干部是怎么干事的。所以,记者才得以在副市长听取镇村干部汇报的时候,离开会场到田间地头采访、做现场、拍摄画面。 2.会议报道采用主消息+新闻链接或主消息配花絮报道方式 时政新闻除了领导调研,还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是会议报道。会议新闻往往事关重大问题和全局性内容,与广大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会议报道不一定报道会议,因为观众关心的往往不是开了什么会,在会上领导讲了什么话,更重要的是会议上是否传递了与群众生活有密切联系的重要信息。可以从社会焦点入手,把社会焦点与会议紧密联系起来。会议中的细节和花絮往往也能够突出会议报道的效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