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深入基层进社区 为居民排忧解难 “社区记者帮你忙”栏目,是厦门晚报社为践行“走转改”精神而推出的,旨在把每个记者都变成社区记者,让他们走进社区,深入基层,挖掘鲜活的社区新闻,为居民排忧解难。 一开始,报社给所有跑线记者都分配了联系的社区,这些社区几乎覆盖了厦门市的主要社区。7月31日,报社推出连版,以“本报社区记者 您的好厝边”为题,公布了所有社区记者的联系电话、邮箱及人头像,“社区记者帮你忙”栏目隆重登场,当天刊登了两篇报道《爱心角快空了爱心企业送来油和米》、《两处厕所均不开放 健身市民如厕难》,反映的都是和居民生活最密切的事情。其中,《爱心角快空了 爱心企业送来油和米》反映的事情,在社区记者的帮忙下,当场解决,体现了这个栏目的效率和影响力。《两处厕所均不开放健身市民如厕难》中的问题,也正在解决中。 “社区记者帮你忙”的推出及社区记者联系方式的公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时间,记者们的手机号码成了热线电话,不少居民向记者求助、倾诉苦恼和提供新闻线索。希望大厦一名居民看到报道后,立即给社区记者打电话,倾吐了憋在心里十多年的烦心事——楼下住户违章搭盖,经营铝合金门窗制作,吵得受不了。搭盖的阳篷上全是垃圾,蚊子、苍蝇、老鼠,居住环境变得很糟糕。记者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报道,虽然违章搭盖的事情一向比较难解决,但居民还是很感谢晚报社区记者,因为他的呼声受到晚报重视。 “社区记者帮你忙”栏目推出不到一个月,已刊登了17篇报道,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篇。报道内容比较广,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有常见的噪音、垃圾、路灯等问题,也有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从效果来看,“社区记者帮你忙”已经初显了它的威力,解决了不少问题。 凤屿路长城小区门口附近的人行道上,有3盏路灯不亮,居民“摸黑”了两个多月。记者接到居民张先生来电,马上实地采访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一星期后,路灯亮了起来。张先生又给记者打电话,激动地说:“感谢晚报,路灯又亮了。”同安五显镇后塘村村民很着急地来电,反映因为垃圾堵塞河床,他们的坂垄尾溪溪水被迫拐弯。“堤岸如果垮了,4个村民小组700多人的生计会受到影响”。记者冒雨奔赴现场采访,联系了五显镇党委书记,对方当即表示:迅速处置,恢复溪床原状。半个月后,记者再次来到现场,垃圾清理工作已接近尾声,溪床恢复原状;设置在路口的石头防护墩也将砌筑完毕,可有效防止非法土方车再次倾倒垃圾。村民们奔走相告,还把晚报报道文章复印张贴在村里的显眼处。大家都说:“晚报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实事!” “寻找挖坑人”的报道最富有戏剧性,也体现了记者的良苦用心。市民邵先生走在东渡路的人行道上,没想到那里挖了个坑,连个警示标识也没有,他一不小心掉了进去,把脚摔成骨折。邵先生不知道坑是谁挖的,该找哪个部门为他负责。文章见报后,不少热心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提供线索,记者一一求证,都是误会。但是,记者没有放弃,逐一采访相关单位,终于找到了挖坑人。对方到邵先生家道歉,并一次性赔偿了邵先生的损失,此事得到圆满解决。 “社区记者帮你忙”让我们看到了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生动的报道,也才能真正为读者和市民服务,彰显市民报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