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习型的党员干部———读陈逸清《自忖集》有感 ◎王仲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学习型党组织,对于什么是学习型党组织也作了明确的界定。至于什么是学习型党员,什么是学习型的领导干部,文件中没有说。近读陈逸清同志《自忖集》,我觉得这本书对我们了解什么是学习型党员干部,特别是怎样做一个学习型的领导干部,很有启发。 “学习型”重在学习。学习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学习才能自立,学习才能生存,学习才能发展,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自忖集》的“忖”字,按照词典释意,其一是“思量”,思量就是学习,因此,《自忖集》也可以说是自学集。比如第一辑“学习和思考”,内容涉及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奋斗目标问题、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与科学理论的关系问题、新时期党报功能的定位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陈逸清同志通过认真学习原著,联系实际反复思考,深入探讨,写成论文。他的文章主题鲜明,思路清晰,说理透彻,富有新意。其中,有的被收入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学习读本”,如《向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迈进》、《积极营造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等;有的被中央主流媒体转载,如《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理论的基础性作用》等。据我了解,陈逸清同志因工作离不开始终未能进过党校,没有机会脱产专门学过理论,那么他的这些文章是怎样写出来的呢?都是靠在工作中锻炼,靠业余自学写出来的。 学习,包括向书本学习和向实践学习两方面。陈逸清同志对这两方面的学习都很重视。向实践学习,最好的办法是做调查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陈逸清参与和主持了意识形态领域多次重大课题的调研工作,其中包括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关心下一代工作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本书第二辑收入的七篇文章看,这几次调研不仅是学习上的收获,也是对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推动。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陈逸清同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以地方实际工作者的身份参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1996年,陈逸清被中央宣传部抽调参加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的起草工作。会后他结合学习《决议》写了一篇题为《向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奋斗目标迈进》的体会文章,刊发在《人民日报》理论版。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思想文化建设,一向被认为是虚的,提出的目标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这次全会决议,不仅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绘成了蓝图,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人民扎扎实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逸清同志代表福建参加决议起草工作,既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为搞好顶层设计发挥了作用。 二是为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干部群众思想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底应该怎样做?陈逸清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写了不少探讨性的文章。比如:《对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闽东农村阵地建设札记》、《发掘本地资源 构建民心工程 弘扬时代精神》、《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贵在创新》等等。这些文章,对于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做好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为搞好城乡精神文明建设推介先进典型。比如《创建文明城市之路》一文,介绍了厦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走近文登 感受文明》一文,介绍了山东省文登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厦门市通过加强城市的现代化管理,走出了一条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得到了中宣部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文登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立足于为农民服务,让农民唱主角、得实惠;各级领导不仅是倡导者、组织者,而且是带头实践者。阅读《走近文登 感受文明》一文时,我的眼前一下子浮现出30年前三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图景。心想,文登走的路与当年三明走的路何其相似!文登不属于福建,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逸清利用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的机会,深入采访这个典型,写了一篇长达8000字的通讯,来介绍这个经验,可谓用心良苦! 学习型的党员干部有一个优势,就是知识面比较宽,适应能力比较强,适应新工作、新环境比较快。陈逸清同志2001年从省委宣传部调到福建日报社,担任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新闻工作与宣传工作虽然同属意识形态部门,但是新闻工作作为一门业务,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何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党报还要抓好繁重的经营管理工作,所以不少事情都要从头学起。但是陈逸清到任后,很快适应了新的工作,并且成功地实现了政治与业务双肩挑。主持报社工作这段时间,作者写了不少有关新闻工作的重头文章,如《党报要成为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的排头兵》、《党报舆论主导力与媒体党员先进性》、《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关于深化新闻战线“三项教育”活动的思考》等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党报要成为推进先进文化发展的排头兵》一文。这篇文章,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的精神,对新时期党报功能定位作了深刻阐述,指出:党报不仅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不仅是大众传媒的排头兵,它还是党的执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执政资源,最重要的有历史资源、权力资源、组织资源和精神文化资源。党领导下的媒体,是执政的精神文化资源的组成部分。”这一富有新意的论述,把党报为政治服务、为大局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很有启示和指导意义。除了有关新闻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以外,在新闻改革、业务建设、行风建设、对外交流等方面,作者也写了不少文章,比如《实践“三贴近”应解决的七个关系》、《按“三贴近”要求锻造新闻品牌》、《先进典型是一面旗帜》、《发挥党报优势 壮大主流媒体》、《进一步密切党报与读者的联系》等等。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文章都出自作者本人之手,并非是他人代劳,而这也说明陈逸清这位“半路出家”新闻人对新闻工作的研究和熟悉达到了什么程度。 做学习型的党员干部,有一个知识长期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学习主体不仅要作到持之以恒,而且必须十分勤奋,要勤于动脑、动腿,还要勤于动手。我和陈逸清同志一起在省委宣传部工作多年,他在工作中勤于动手,乐于承担,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比如部里每次组织大型调查研究,参加调研工作的,有中层干部,也有一般干部,但是执笔在很多时候都是他自己。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调查“要自己做记录,把调查的结果记下来。假手于人是不行的。”陈逸清同志正是这样做的。还有一件事也很难忘,就是陈逸清同志由于文字功底好,知识面比较宽,而且乐于承担分外的任务,有一段时间,宣传部各处室的文件写好以后,都愿意先送给他看看,请他帮助把关。记得有一年办公室统计了一下,当年部里发出的文件,有75%左右都经他润色过。 |
- 2013-04-07《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3期
- 2013-03-14《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2期
- 2012-10-17《福建新闻界》2012年第9期
- 2012-09-12《福建新闻界》2012年第8期
- 2012-08-10《福建新闻界》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