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记协> 《福建新闻界》 > 正文
《福建新闻界》2013年第4期
m.folksfolks.com 2013-05-14 15:02   来源:福建记协    我来说两句

报纸二组点评

○ 梁建平

通讯是目前版面上用的最多的新闻体裁。很多记者对消息的采写或不懂,或不愿,或不屑,习惯于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于是就出现了版面上消息少而通讯多的情况,不少通讯因此也有灌水之嫌,真正质量高的通讯被淹没了。此次送评95篇入围通讯,有些质量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多,很难让人眼睛一亮,有的还粗糙得可以,如题材一般化,题目大而全,文章没细节没故事,个别人物通讯,还有抄通稿的痕迹,等等,感觉得出来我们新闻人的浮躁之气。

点评还是正面宣传为主,说几句好话。一些好的通讯,靠的还是以深取胜。因为在新的传播格局中,纸媒的竞争力要靠深度来加强。这里以一等奖的几篇稿件为例说明。

深,首先是题材。新闻性的题材如鼓岭通讯,报道的是习近平同志访美引发的一段鼓岭版中美交流佳话,自然影响重大;工作性的通讯如现代石化城探析,反映的是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大背景下的大项目建设,自然气势恢弘。

深,重要是思想。要有记者独立的观察,认真的思考,能够给人启迪。如环保风暴,说的是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如何解决,总结的是共赢的经验,既可增强信心,又可提供借鉴;又如市委书记发火,敢于提出问题,寻找症结,对实际工作,有很强的推动力和指导性,自然引起关注,引发共鸣。

深,需要有好的作风,必须有新闻责任,有深入作风。太平间收费乱象调查,是记者从一个受害儿童的线索中发现并深入现场,穷追不舍;又如《35万个馒头,100万次致敬》,是记者进行长达一年的关注与跟踪,积累下的素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做为纸媒的记者,积极运用微博等新媒体手段进行报道,扩大传播,发酵新闻,体现了很好的创新精神。这,也是深的另一个重要含义 ——创新。在现代传播的新形势下,媒体需要变革,观念需要转变,包括新闻评奖工作,其实也面临如何创新适应的重大命题。几十年一惯制的新闻评选标准和办法,是有点不适应了。当然,这就说来话长,不说也罢。

责任编辑:邓宇虹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