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新媒体 > 正文

“微”时代,言论文章的“微”与“不微”

2013-07-09 17:45:07  来源: 中国  作者: 徐勤  
视频加载中...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现在已然进入“微”时代。尤其是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即时共享综合平台”,对传统媒体发出了强大的挑战,对报刊言论文章的挑战也不言而喻。在这“微”时代,言论文章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微”与“不微”?

篇幅微,文风“微”,新风扑面来

微博的最大特点是短小精悍,而短小精悍本来就是报刊言论的优秀传统。如《人民日报》一版的“今日谈”专栏,《浙江日报》的“之江新语”专栏,《衢州日报》一版的“三衢新话”专栏,长期以来都坚持发三五百字的小言论。

但更多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洋洋洒洒的大文章,好像只有大篇幅才能体现主题的重大,才能展现写作者的才华。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走转改”的深入,最近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小言论的篇幅更“微”了,报纸的一些重要言论,如“本报评论员文章”也呈现出“短、平、快”。一直以来,评论员文章作为仅次于社论的重要评论,是规格介于社论和短评之间的中型重头评论,因为其重要,署名“本报评论员”的文章,动辄一千四五百字,2000多字的也不鲜见。近来,“本报评论员”文章也“微型”了。比如2013年1月5日—1月7日,《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组“本报评论员”文章:《用脚丈量用心采写——改文风评论之一》《新闻人永远在现场——改文风评论之二》《群众是报道的主体——改文风评论之三》,连标点分别为390字、379字、429字。这几篇论述改文风的评论,自身以优秀的文风立起了标杆。

像《衢州日报》一版的“微言论”专栏“三衢新话”在停了一段时间后,今年借“走转改”的强劲春风得以恢复,坚持三百字左右的篇幅,以每周三至四期的频率见报,以生动、鲜活,言之有物而深受读者好评。

这些言论文字,不是高高在上讲大道理,不是板起脸教训人,而是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文,读来可亲可近,可触可感。这些都表明,主流媒体已经面目全新,评论文章摒弃大话、套话、空话、废话,代之以“短、实、新”,“改文风,树新风”正落到实处。

形式“微”,内容不微,思想不微

2013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到人民日报社调研时说,“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是报纸的思想导向”。因此,报刊的言论文章篇幅微,但文章的内容不能微、思想不能微。

微博短小,但那毕竟是思想的“碎片”,有的难免肤浅,而言论文章不是思想的“碎片”,虽短却深刻;微博往往只是一点思想的火花,而言论文章则要让这种火花燃烧;微博可以强化论点而忽略论证,而言论文章不仅要有鲜明的论点,更要有严密扎实的论证;微博为了吸引眼球,往往用情绪化的语言打动人而不需要理性的议论,或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而言论文章则需要客观理性的讨论和提出负责任的见解,要有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独到阐释。

比如《浙江日报》的“改文风系列评论”,虽每篇三四百字,但微篇幅大容量。分别论述了“要写出有用又好看的新闻就必须走进群众,用心采写”“基层和现场永远是新闻的‘源头活水’”“把群众作为报道的主体”等观点,这些都是新闻战线改文风的根本问题,篇篇用很精粹的文字,论述重大的主题,写得有血有肉。更可贵的是,这一组评论写得很有文采,有诗一般的语言,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情,感染力很强。

微言论,影响力不微

今天生活节奏快,信息爆炸,人们更不愿在长文章上费时费力。其实,短小精悍的言论,内容扎实,文风简洁,读者才愿意看。文章短而实更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产生较深刻的影响。

比如今年《衢州日报》一版重开“三衢新话”专栏,坚持刊发三五百字的微言论,大受读者欢迎。有读者来信说:“新年伊始,《衢州日报》重新恢复‘三衢新话’栏目,开了一个好头,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有读者来信评论这个专栏:“这些小言论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准’‘新’‘实’‘多’四个字上。一是‘准’。日报连续推出小言论,准确把握了市委的精神和领导的意图,准确抓住了新近发生的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问题抓得准,语言表述准,传达含义准。二是‘新’。这些小言论形式新,比较简短,三五百字解决问题;内容新,反映的是最新发生的情况问题。三是‘实’。这些小言论文章内容扎实,语言表述平实,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话,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四是‘多’。发稿量多,发稿频率高、密度大,显现了品牌栏目的初步效应。小言论有大作用。希望日报能把“三衢新话”栏目坚持不懈地办下去,努力把上级的精神、群众的心声转化为小言论,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这些都说明,文章越“微”,越受读者的欢迎;文风越“微”,读者越觉得亲近,越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影响力也就更大了。(作者单位:《衢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