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矛盾调解类节目:释放正能量

2013-07-23 23:21:48  来源: 视听界  作者: 王永 孙鹏  
视频加载中...

近几年,矛盾调解类节目充斥荧屏。此类节目播出之后,赢得了较好的收视反馈。从当事人角度来看,节目为当事人解决家庭、情感或者经济矛盾,满足了他们倾诉与宣泄的欲望;从观众角度来看,节目满足了观众对矛盾事件背后的探视欲望,又因为多是身边的事情,往往能够与节目中的当事人产生共鸣。矛盾调解类节目即使不能立刻帮当事人解决问题,也给当事人提供了一个平台,缓解其委屈心理,节目也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走出困境。但众多矛盾调解节目难免雷同,本文结合扬州广电总台《甲方乙方》的实践,探讨此类节目的创新之路,以期更好地发挥电视调解节目缓解人们情绪和提供社会援助的独特作用。

一、矛盾调解类节目面临的问题

目前,矛盾调解类节目发展相当成熟,收视率也较为可观。如《甲方乙方》栏目,索福瑞测量仪在当地的收视数据维持在12%左右,收视份额维持在35%—40%。因此,此类节目成为电视机构的主打栏目、争夺收视高地。在这种压力下,有的调解类节目为追求画面效果,不惜恶语相向、拳脚相加。

从大环境上看,“限娱令”强化了电视节目对民众的教育作用,而矛盾调解类节目的设立正是起到了道德示范作用。这让电视机构对矛盾调解类节目更加寄予厚望。有的节目为了追求收视率,在选题和结构设置上走上猎奇的道路,有的调解变味成了“挑拨”;有的节目过度渲染悲情,以夸张情节甚至假制离奇事件来博取收视率。山东卫视《和为贵》栏目场面“火爆”,先后有嘉宾遭遇人身攻击,老汉现场向嘉宾和观众下跪,家属冲上舞台、仍矿泉水瓶子、抡椅子打成一团,节目录制被迫中断等极端场面。贵州卫视的《人生》也因为多次出现一些过激的场面和言语而遭到广电总局的批评,最终被广电总局叫停。

调解类节目拥有丰富的素材源,而取材角度一直是节目的短板,很多都是夫妻感情或家庭纠纷的题材,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长此以往,便会丧失观众。

二、矛盾调解类节目的创新

矛盾调解类节目也在尝试出新,留住观众,赢得市场。扬州台2011年推出的《甲方乙方》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从法理和情理的角度分析矛盾,帮助正在遭受生活困扰、情感纠葛、矛盾纷争的人们调解纠纷,力争让他们走出困境,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1.强化法律的指导作用

《甲方乙方》力争通过调解一起矛盾,展现一个故事,让观众懂得一份情感,明白一个道理。这里的“道理”既包括生活常理,更是法律规定。栏目从设立之初,便强调了法律在矛盾调解中的导向作用。每期节目,现场邀请一位法律界人士作为“法律观察员”出席,如果现场矛盾双方能达成一致的,栏目组邀请律师现场草拟调解(或和解)协议,当事人签字,达到案结事了的效果。

调解从法理和情理两个方面进行,情理的调解与法理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情理包括习俗和道义,与法律存在交叉和渗透。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也是道德所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凡是法律所要求和鼓励的行为,也是道德所培养和倡导的行为。反之,许多道德观念也体现在法律之中,许多道德问题也是可以诉求法律解决的问题。法律仅仅规范最起码的行为要求,而道德可以解决人们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中更高层次的问题。因此,调解从法理和情理两个方面进行,既宣扬了法律,又升华了情理。另外,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讲解法律条款,比空洞的说教更生动,更易让观众接受法律的规定。

2.独创A——B——A调解模式

该栏目在全国同类调解节目中,独创A——B——A调解模式。这里的“A”是节目调解的矛盾双方,而“B”是节目组专门邀请的,曾经或者正在遇到类似问题的市民,现场通过讲述自身的相同经历,阐述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用正面的形象感化场上当事人,以达到调解矛盾的目的。

每期节目都会邀请“道德模范人物”、“扬州好人”、“模范志愿者”等到现场担任调解嘉宾,释放正能量;邀请有过相同经历的市民到现场现身说法,正面引导。这种做法往往效果明显,比空洞的说教更加有说服力,更能让当事人接受。比如,《以爱为名》调解的是一起女友不同意男友为患尿毒症的弟弟捐肾的事情,节目组邀请了当地一位“跑步妈妈”颜彩霞到场。颜彩霞讲述自己为给儿子捐肾,每天坚持跑步好让身体符合捐献标准的事情,不仅感染了全场,更是教育了那位不理解男友做法的女孩,两人决定携手共同面对人生的坎坷。再如,《儿子的抚养费》调解的是已经离异的夫妻二人,男方不愿意支付儿子的抚养费用,理由是儿子是当初夫妻二人领养的。节目组邀请了一对特殊的父女,父亲二十年含辛茹苦养大收养的女儿,女儿长大后,尽管亲生父母找上门,依然决定跟养父生活,不离不弃回报养父。该期节目倡导了“养如己出”的收养观和“寸心春晖”的报恩精神,嘉宾的故事感动了大家,感动了矛盾双方,为最终矛盾的解决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A——B——A调解模式的运用,创新了此类节目的制作思路,避免以往节目调解说教的生硬和空洞,让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成为调解成功的催化剂。

3.巧用“短信调解”

以往此类节目,电视机前的观众以被动收看为主,无法参与调解之中,满肚子的话无处表达。栏目特意开通了短信互动平台,在节目播出的同时,以短信的形式征集观众的调解意见,以走字的形式同步出现在节目下方,完成了与电视机前观众的互动,提高了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拓展了节目的表现形式,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一举多得。

4.注重事件背后的普世道理

矛盾调解类节目如果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事件本身,仅仅满足观众看热闹的心态,就失去了该类节目生存的意义。好的节目应该让观众从每个矛盾的调解中明白道理,得到借鉴。矛盾调解类节目将亲情、友情、爱情、诚信、道义、责任、矛盾、冲突贯穿其中,透过普通百姓的生活,使各种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观众完成内心的自我修正,节目的价值由此得以体现。

在这一方面,《甲方乙方》不仅仅把视线盯在矛盾本身,而是通过矛盾的调解,引发更多的思考,给予积极的引导,向观众传递一份正能量。节目非常注重结尾的评论,提纲挈领,主题鲜明,宣扬普世价值观,让一档节目成了一次示范,这种示范的效应可以说比调解一个矛盾、解决一个问题意义更大。

(作者单位:扬州广播电视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