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经营堂 > 正文

《大连晚报》创新媒体经营的五种模式

2014-03-05 15:14:16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薛丽丽  
视频加载中...

2013年,《大连晚报》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创新经营模式,不再死磕版面,而是针对市场变化,创新经营,做好经营转型,开展多媒体运营,力保广告市场。

以报带刊,出版高铁杂志

2013年2月,《大连晚报》与大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合作出版高铁杂志,这本杂志定位为“东北的视角、大连的窗口”,面对整个东三省及与北京对开的各组高铁。报社为此特别组建了专门的采编团队,得到合作方高度认可及良好的市场反馈。与此同时,报纸与杂志初步实现信息、客户资源共享,报刊联动,彼此互补和带动。

增办“县域”专刊,打开县区市场

县域专刊是晚报2013年新开辟的项目,针对周边区县市场新开了《金州专刊》《瓦市专刊》《庄河专刊》。随着城市化进程提高,大连周边县区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区域经济活跃,以往它们容易被报纸所忽视,找不到和读者合适的对接方式。《大连晚报》及时进击这一新兴市场,利用晚报发行量大的优势,挖掘县域高端客户,争取高端市场,读者、客户一起拿来。

成立新媒体研发部,启动“码上控”二维码技术

《大连晚报》以新媒体为切入点,运用时下正火的二维码技术,实现了报纸、新媒体平台和线下三位一体联动,这一模式迅速得到了客户的好评和市场的认可。最成功的就当属“码上大连”的创新应用。

“码上大连”的成功研发,弥补了传统平面媒体缺乏有效互动的劣势,为给客户带来附加值服务创造了必要条件。2013年5月18日徒步大会期间策划了第一季的“码上派送红包”活动。共有近5000人下载使用了“码上大连”,3天扫码量达到了25万次,直接收入40000元,并在医药美容行业停稿的恶劣情况下,拉动了徒步大会特刊广告量。在25周年的报庆活动中,与大连新闻网联手创新推出了5大“限时抢码”主题活动。

大型地图式扫码信息特刊《感恩图报》活动,共有73家商家参与扫码,单日扫码量突破20万人次,在赢得多方好评的同时,也配合各行业拉动了广告,增加了收入。“码上大连”一到刊发日,整个微信圈都在讨论“你扫了吗”“你扫到大礼包了吗”,这都成为当天晚报读者的热门话题。报社为此成立了新媒体研发部与广告活动策划部,跨部门、跨行业的优势资源整合,犹如拧在一起的绳子更加有力、更加有劲,初步实现了经营方式上的创新探索和经营收入上的逆势突破。

捆绑销售,晚报与地产商共赢

2013年,一贯火爆的地产业也不兴隆。是坐等广告客户上门订版,还是延续以往的开盘上稿、清盘停止的老模式?2013年,晚报开创全新经营模式——与客户采用捆绑销售形式进行合作。报纸不单单只是刊发广告,而是对客户的销售全程捆绑,客户的销售量直接关系报纸收益。多家地产商采用此种方式与晚报进行报商合作,广告效果得到客户认可。报商合作改变了以往媒体只管刊登广告,不管广告效果的模式,使得媒体与客户成为利益共同体。对报社来说,报商合作能够更大发挥出本报发行量大、影响力大的优势。很多原本在平面媒体没有预算的客户,也采用报商合作在平面媒体投入广告。

“团购会”:纸媒跨界销售

利用纸媒的影响力和公信力进行商品营销,是一种新的有效的盈利模式。《大连晚报》看准商机,率先与上成堂海参推出“团购会”活动。两天时间,首期就实现销售额一百多万元,上成堂继续与本报签订了200万的“团购会”合同。为下一步拓展报商工作做了有益尝试。

多种经营模式的创新带来的不仅仅显示在效益上,令人惊喜的是,《大连晚报》通过创新更多的与读者互动,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读者忠诚度。尤其是实现了阅读人群的年轻化。据央视数据公司近两个月的数据显示,晚报读者群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高收入读者、年轻读者的增加,特别是年轻读者对比2012年,提高了6.1个百分点,这一惊喜变化,也正是现阶段纸媒经营与新媒体博弈所需要的。(作者单位:《大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