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策划力 > 正文

高校在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机制

2014-04-17 17:20:22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王颖 刘叶芳  
视频加载中...

三、建立高校突发事件中的微博舆情应对机制

当舆论聚集发展并不断地稳定成熟时,就形成了规模性的舆论、态度和社会情绪,这就是舆情。舆情是社会多数对整个社会及其现象和问题比较普遍的态度、信念、看法和情绪,是通过一定时间积聚产生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舆论力量。[5]高校突发事件的微博舆论形成之后,若形成较大规模和范围的讨论,那么在高校突发事件持续发酵的过程中,微博舆论场会形成大面积的舆论聚集,社会关注与声讨的持续时间更长,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应对则变得更有难度,若高校没有及时有效地拿出解决措施,则会使微博舆情在微博舆论场中泛滥,造成众人皆知、众人皆疑的局面,导致高校的社会形象、声誉和公信力严重受损。本文认为,高校在突发事件中,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应对机制,以防止微博舆情泛滥,把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甚至转危为安。

(一)防范机制——建立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监测机制

在突发事件爆发之前,高校要打造微博平台上的舆情监测团队,让专人进行舆情监测,以防有关高校突发事件的微博舆情泛滥。高校官方微博日常的内容一般是学校新闻、学校内部活动公告、通知和学校环境、历史、人文介绍等,这些信息的发布一般由学校宣传部门专人或学生负责,那么这些微博幕后团队在进行日常内容发布的同时还要承担起舆情分析、研究、决策的任务。当然,官方微博幕后团队对于舆情,尤其是突发事件舆情的监测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建立全校范围的舆情监测机制。一方面,高校各行政部门、各院系应该分别设置专人对自己工作管辖内的微博舆情进行观察和汇总,按照固定周期对微博舆情进行上报,由高校官方微博幕后团队对舆情进行研判,形成舆情报告并及时推出解决方案;另一方面,高校各院系、各学生团体组织等也应该开通自己的微博,在自己的微博平台上对舆情进行监测并上报。最后形成一个各行政部门、各院系、学生团体组织的舆情微观监测系统与高校官方微博舆情宏观监测系统相结合的自下而上的舆情监测机制。

(二)应急机制——发布权威信息,成为突发事件的主要信息源

从现实状况看,我国高校官方微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处于被动与滞后状态,因此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应该及时公开事实真相,建立应急机制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爆发分两种情况:一是经过长期发酵和酝酿而突然显现出来的;二是偶发性的。前一种情况应大部分依靠微博舆情监测机制在日常中发现,并向学校有关部门报告进行预防。而小部分的潜在突发事件和偶发性突发事件的爆发通常是猝不及防的,由于一时难以追踪早期的舆论领袖,人们肯定会把高校官方微博当成重要的获知事件信息的渠道,那么高校官方微博幕后团队要在突发事件的微博舆情泛滥之前,向学校有关部门弄清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经过,把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定时发布在官方微博上,真实、准确、及时地传播权威信息,并且针对微博舆情中主流观点的不实之处做出澄清,提出事件解决方案,逐步成为主要的信息源,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另外,高校各院系、各学生团体组织的微博应该与高校官方微博保持同一种态度,统一发布事件信息。同时,为了更进一步提升人们对于高校官方微博、高校各院系和各学生团体组织微博的信任度,应该多与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官方微博以及各界权威人士进行沟通交流,使他们成为意见领袖,在微博上传播自己对事件的客观看法,引导舆论向真实、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善后机制——加强突发事件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微博舆论场中,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者往往以高校组织机构的复杂性以及高校行政管理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高校教师、高校学生等高校主体为主。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不仅要“治标”,而且还要“治本”。把对高校主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纳入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之中。媒介素养是指人们获取、分析、评价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的能力以及使用各种媒介信息服务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的能力。[6]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按照各高校主体的特性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包括定期召开媒介素养教育专题会议、举行媒介素养教育专题讲座、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等。并且,在媒介素养教育中,要特别围绕微博的特性做专门的研究和教授,使高校主体熟悉微博传播特性、微博传播规律,正确合理地使用微博,导正在微博平台中发布、传播信息的行为。

[本文为2013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3G21)]

(王颖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通识教学部讲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访问学者;刘叶芳为广州大学松田学院新闻中心职员)

参考文献:

[1]周合强.微博营销现状与发展态势初探[J].新闻世界.2011(4).

[2]艾利艾咨询.2011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EB/OL].http://www.iric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308&Itemid=7.

[3]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韩运荣,喻国明.舆论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5]王石泉.舆论的兴起与舆情的引导[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2(9).

[6]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