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福建记协> 采编学 > 正文

在接地气中求地市报理论宣传实效

2014-09-28 17:31:06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可运领  
视频加载中...

【摘要】在思想多元、众声喧哗的舆论生态环境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理论宣传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地市报理论宣传,作为整个报纸理论宣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时代特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责无旁贷。新时期,提升地市报理论宣传水平,要求地市报理论宣传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树立读者意识,团结本土作者,灵活运用群众语言,在接地气中求实效。

【关键词】接地气;地市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

在思想多元、众声喧哗的舆论生态环境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理论宣传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凝改革之神、聚发展之力,中央和省级党报纷纷加大了理论宣传的广度、力度、深度和密度。地市报理论宣传,作为整个报纸理论宣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认清时代特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责无旁贷。但在理论宣传上,地市报较之于中央和省级大报,存在着专业队伍缺乏等诸多短板,并在传播对象上各有侧重。新时期,提升地市报理论宣传水平,要求地市报准确定位、扬长避短,突出基层大众对象,展开富有特色的理论宣传,在接地气中求实效。

一、在接地气中求实效,要求地市报理论宣传紧密联系当地实际

何为理论?理论就是从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系统知识和原理。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优良传统。可以说,任何脱离实际的理论宣传都是空谈。“理论宣传是增强宣传思想工作说服力感召力的基础性工作。”[1]理论宣传要取得实效,客观上要求与发展实际必须紧密结合。

当前是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日益多元多变多样……”[2]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观念的交锋,实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人群的价值观在舆论领域的反映。新形势下,地市报作为一级党报,在掌控舆论制高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开展形势政策教育的同时,紧密结合当地发展建设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宣传,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变中把方向、在多样中谋共识,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思想上的援助,是在接地气中求实效的生动反映。

去年,平顶山日报社党委响亮地提出了“贴中心、接地气、求创新、促发展”的工作新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平顶山日报》牢牢把握接地气的要求,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宣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后,《平顶山日报》在理论版上开设了“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笔谈”专栏,邀请本土专家学者联系平顶山发展建设实际撰写理论文章,阐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论现实意义,提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指导等,首期就推出了一个整版,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随后,《平顶山日报》每期理论版2/3以上的版面都留给了这个专栏,一篇篇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文章犹如一道道贴心的理论大餐送到了读者面前。目前,《平顶山日报》理论版在按计划刊发教育实践活动理论文章的基础上,又将组织教育实践活动理论文章的视野从专家学者扩大到各级党员干部,让他们谈心得、讲体会、说经验,为活动的扎实有序推进提供身边实例上的参考。为克服理论版出版周期相对较长的矛盾,以保持教育实践活动理论宣传的连贯性,《平顶山日报》还重点策划了“百名书记谈焦裕禄精神”专栏,以署名文章的方式每天在要闻版上刊发全市各级党组织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挥表率作用的想法、做法等。由于起点高、声势足、针对性强,《平顶山日报》的理论宣传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引领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深入开展。

地市报理论宣传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还体现在服务阻碍当地发展建设问题的解决上。科学的理论一点也不神秘,它来自实践,并反过来指导实践。各级领导干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困难及成因和解决办法的思考,形成文字后是理论;对本地发展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提炼,形成文字后也是理论……领导干部结合实际学习、调查、思考、实践、总结的过程,也是领导干部增长本领、积极探索、克服困难、创新创造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平顶山日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搭建领导干部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及时反映各级领导干部对研究、解决当前工作问题的所思、所想、所悟,启迪思维,活跃智慧,有力地服务了阻碍当地发展建设问题的解决。据统计,近3年来,《平顶山日报》理论版刊发的各类文章中,各级领导干部撰写的文章超过了2/3。一大批优秀的理论文章,诸如《对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着力“三个聚集” 促进“三化”协调》《加快转型升级 再造平顶山工业新优势》等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使理论真正转化成了攻坚克难、推动工作的利器。

二、在接地气中求实效,要求地市报理论宣传切实树立读者意识

“传播作为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社会活动,其价值在于通过人们的传播交往达到传递信息、沟通情况、交流经验以及协调行动等目的。”[3]对地市报的理论宣传而言,中央和省级大报在理论宣传上做得再好,也不能抄袭,应结合自己的主要传播对象,有差异地开展理论宣传,从而追求最佳的传播效果。

科学的理论与群众的联系十分紧密。群众掌握了科学的理论,就掌握了科学分析和解答现实生活中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就能提高科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地市报的读者主要来自基层,因此,地市报的理论宣传也应主要面向基层。地市报理论宣传唯有做到既放眼全局把握制高点,又关注身边追求贴近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4],才能让基层群众感到科学的理论不刻板、不僵硬,可亲近、可感知,不拒绝、不排斥。要做到这些,就要求地市报在理论宣传中切实树立读者意识。

树立读者意识要心中装着读者。心中装着读者才能有意识地去研究读者。只有研究读者,才能知道读者关注什么,才能紧紧围绕读者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去释疑解惑,才能在纷繁中抓住要害,直指人心。在对待读者的问题上,著名记者邹韬奋就表达过同样的观点:“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深切的注意……研究当前一般大众读者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精神食粮’。这是编辑所必须负起的责任。”[5]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一些理论文章之所以“高端”了起来,从概念到概念,故弄玄虚、晦涩生硬、佶聱难懂,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心中没有读者、没有研究读者。我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对此现象就十分反感。他一直反对用空泛的话写文章,主张“要尽量把文章写得有条理、有兴味,议论风生,文情并茂,万不要让读者看了想打瞌睡”[6]。

近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平顶山日报》理论版在对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教育,让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意义、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同时,有意识地针对群众的生活难点开展理论宣传,在培养群众健康、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上,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空气质量差,群众有意见;对物业管理乱,群众有抱怨;对看病费用贵,群众有埋怨;对孩子上学难,群众有不满……对此,《平顶山日报》理论版积极主动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群众参与讨论,先后刊发了《完善机制强保障 住有所居惠民生》《破解物业管理难题 延伸社区服务体系》《破解环境约束难题 努力建设美丽鹰城》等一大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优秀理论文章,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解释、说明,并用相当篇幅阐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回答了读者心中的疑惑,引导读者理性地去看问题,字字直达读者心灵,在政府与读者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三、在接地气中求实效,要求地市报理论宣传团结一批本土作者

地市报开展理论宣传有一难——组稿难。这是地市报在开展理论宣传中不可回避且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理论宣传组稿难,难就难在地市报理论宣传作者队伍的稀缺上。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地市报与中央、国家有关部门,全国知名高校以及权威社科研究机构著名专家、学者的联系不是特别紧密,约请名家大腕撰写理论文章不是常态;二是地市报的区域化特征决定了本土专业理论宣传作者队伍的有限性,总共就那么几个人,一个宣传周期下来,观点上很难再出新意。问题要辩证地看,地市报受限于区域性,但也得益于区域性。在感受认知上,本土读者对那些接本土地气的理论宣传文章无疑会表现得更亲近。地市报理论宣传要出彩,带有本土气息的理论文章只能增多,不能减少。“话要说到读者心里”[7],紧密团结一批本土理论作者,自然就成了地市报开展理论宣传在接地气中求实效的题中应有之义。

理论文章,并非都是大块头,也并非只有理论家才能写,常人亦可为之。我们说,但凡对发展中伴生出的新问题、对生产生活上出现的新现象,能在理论上给予科学、合理的解答,把道理说清楚、将问题讲明白,都是好的理论文章。

近年来,《平顶山日报》理论版紧盯本地社会热点,对群众知之不多或知之不深,甚或欲知而未知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撰写理论文章,给予讨论分析和权威解答,既回应了群众关切,又发现、挖掘、培养了一批本土理论宣传作者队伍。目前,以市委党校教师、在平顶山高校专家、社科理论工作者、党委政府官员、企业政工干部及其他爱好理论问题探索和研究的社会人士等为主体的一大批本土理论宣传作者队伍,紧紧地团结在《平顶山日报》理论版周围,为理论版提供了可亲可感、源源不断的稿源。用友软件平顶山公司总经理在平顶山市两会上发言说,平顶山市因煤而立、依煤而兴,长期以来,以煤炭为主的传统产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于是《平顶山日报》理论版上就有了他写的《对我市实施“新型工业化”的几点思考》。新城区发展改革(招商)局局长在平顶山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大会上,以优秀政协委员的身份就发展文化产业作了典型发言。当时正值《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不久,编辑感到有料,便向他约稿。于是《平顶山日报》理论版上就有了他写的《抢抓历史机遇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一文,既有对平顶山文化资源禀赋的分析,又有对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文化品牌、集聚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论据扎实、论述充分、极富激情。

四、在接地气中求实效,要求地市报理论宣传灵活运用群众语言

理论要想为群众所掌握,必先为群众所接受;要想为群众所接受,必先为群众所弄懂。实践证明,抽象的理论通过具象的表达,是让基层群众快速理解掌握的一个好方法,而具象表达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灵活运用群众语言。

群众语言是最通俗、最朴实的语言。习近平总书记在灵活运用群众语言上,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访问欧洲诸国时的一系列对外演讲,思想含量丰富,但听起来不仅一点也不枯燥,反而令人大呼过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灵活运用了群众语言。比如,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8]来说明各种文明之间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会存在“文明冲突”等,举重若轻、幽默诙谐、准确形象,表现出了很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不少党报的文风曾广为读者诟病,“(党报)改文风,很大程度上须改进话语系统,从人民群众富于表现力的、生动活泼的语言中汲取营养”[9]。地市报在开展理论宣传中,灵活运用群众语言,让大道理平易近人,是在接地气中求实效的要求,也是改文风和践行群众路线的体现。

群众语言讲究深入浅出、讲究通俗晓畅、讲究亲和感人,腹内空空写不出来、作风浮漂想不出来、缺乏真情讲不出来。地市报在理论宣传中灵活运用群众语言,一在倡导,二在力行。倡导多说准确深刻的话、贴近百姓生活的话;倡导扎实地研究和解决问题;倡导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力行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自觉根植群众之中接地气,以群众的思维、群众的视角,组织文章、选取文章,用群众爱听的语言、听得进去的语言,轻松愉悦、引人入胜地将理论送到基层一线、送到群众手中。

近年来,《平顶山日报》在开展理论宣传中,就非常注意群众语言的运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美丽鹰城”的目标后,《平顶山日报》理论版迅速组织了一批理论文章对“美丽鹰城”进行解读。这些文章中就有很多诸如“如果我们春天听不见鸟的喧闹、秋日看不见天空的繁星,喝不到清洁的水、见不到绿色森林……这不能叫美丽鹰城”“我们不仅要增加GDP,更要增加GEP。生产出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茂密的森林、多样的湿地”等句子。文章语言通俗、文字清新,易懂易记,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参考文献:

[1]杨振武.按照“三贴近”原则 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理论宣传工作格局[N].人民日报,2012-04-01.

[2]吴恒权.加强党报理论宣传 提高理论引导能力[N].人民日报,2012-04-01.

[3]张隆栋,姜克安,范东生.大众传播学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倪光辉.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5]夏林根.近代中国名记者[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6]致读者[N].人民日报,1956-07-01.

[7]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8]岳菲菲.习近平旁征博引讲文明[N].北京青年报,2014-03-28.

[9]丁柏铨.四论党报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3(8).

(作者为平顶山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