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开栏的话 按照中央、省市对“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活动的安排部署,本报组织记者深入一线,深入群众,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转改”活动,采写一批贴近百姓生活、反映群众心声,表现全市人民投身推动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伟大实践的“福州故事”。本报今起开设“行进中国·精彩福州”专栏,刊发相关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记者黄洋 通讯员郑秀杰 洪映 叶宇楠 灰白的石渣上长出绿树,荒芜的山丘重新披“绿”,山林下禽鸟成群……近年来,罗源县响应省、市“大造林”号召,在强化生态建设的同时,努力做大做强林业经济,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良性发展,做到了添绿又添“金”。据了解,今年省、市下达罗源县造林绿化任务106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19369亩,占任务数182.73%。 石渣上长绿树 石材业是罗源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如何有效处理石渣,成为令县林业局头疼的事。经过探索,他们发现,“覆土绿化”有成本低、见效早等优势,成为处理石渣的首选。今年,罗源县将西兰乡后路村及白塔乡应德村作为“覆土绿化”示范点,投入资金90多万元。 县林业局营林科科长蒋钦斌告诉记者,“覆土绿化”,首先要在石渣表面覆盖土壤至少50厘米,再进行压实,最后才能植树,还要注意后期抚育和监管。 黄忠铭是西兰乡广信石业的负责人,已坚持覆土绿化5年了。“目前我们种了20多亩美国松,长势很好;还有100多棵苹果梨,有的已经结果。今后就算不做石材了,我还会坚持种树,尽量让山头绿起来。” 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矿山业主纷纷跟进学习覆土绿化经验,以提高林木种植成活率,改造渣场环境,实现产业转型。 荒山变森林 近年来,罗源县响应省、市“大造林”的号召,各乡镇积极投身造林事业,众多原本荒芜的山丘重新披“绿”,生机盎然。 站在中房镇柏山村远望,满眼皆是绿野叠翠,群山抱绿,令人神清气爽。从2011年大造林至今,柏山村村民种植林木的成活率达到97%以上,为全县最高。目前村集体所有的2000多亩林地基本完成抚育,再过十来年,村民们可以采集松脂获利,林木的利润也颇为可观。 蒋钦斌对柏山村积极造林的往事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将树苗运进山时,村民们已经将土地进行了平整、清理。日常喷洒除草剂时,村民们先用塑料袋小心翼翼地护住苗木,抚育工作真是一点也不含糊。” 不同于柏山村村民造林“包产到户”,飞竹镇安后村村民黄克榆成立了荣森农林专业合作社,带领入股的111户村民,采用合作社的经营方式造林。目前,他承包下村里8000多亩林地,种下3200亩美国松和800亩油茶。 林下经济欣欣向荣 林上硕果飘香,林下更是商机涌动。西兰乡许洋村1000多亩的竹林下,黑鸡、黄鸡、贵妃鸡、珍珠鸡等4000多只禽鸟组成一个“林下大家庭”,白天闲“林”信步,悠然觅食;夜幕降临时,吃完主人精心制作的“五谷杂粮餐”,再回到搭建在林下的竹屋“就寝”,简直就是一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山民风范。 这种全放养、纯绿色的养殖方式,给这片林子的经营者——翠丽山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户们带来了财富。来自宁德、厦门等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每逢节假日,肉鸡、鸡蛋卖到脱销。 谈起蕴藏财富的山林,合作社负责人叶翠丽眉开眼笑,她正准备打造一个以“翠丽山”为品牌的“林下王国”,“这里只是合作社的养殖示范基地之一,另外在起步镇港头村、飞竹镇上地村分别还有鸡、鸭养殖基地,同样是放养在竹林下、溪流中。” 叶翠丽介绍,在飞竹镇已经有100多家农户加入“翠丽山”合作社,其中30多户每年禽类养殖数量在400只以上,“县林业局在政策上给予我们很多支持,除了在配套建设上进行补贴,还举办培训班,进行技术指导。农户们养殖热情都很高,也很有信心。”
|